杨达
(辽宁财贸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引言: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的自主性日益提高,资金使用去向日益多样化,筹款渠道也日益多元化,而这无疑增加了高校财务工作的难度。财务审核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其工作质量会直接反映高校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和财经政策的落实情况。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高校财务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的方法手段及工作内容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而这无疑会对高校财务审核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审核人员除了要具备财务、会计管理等知识外,还应具备证券、税收、审计等相关知识。但是,当前高校财务审核人员普遍理论储备不足,知识面狭窄,缺乏主动学习审计、税务、法律等相关知识的意识,从而导致高校财务审计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会计法》中明确指出,对于记载不完整、不准确的原始凭据,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应责令其更正;对于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票据,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应不予受理。因此,在高校财务审核工作中,审核人员必须对原始报销凭据进行严格审核,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准确及真实。当前,高校财务审核模式,大都遵循先由部门领导签批原始报销凭据,再由财务审核审查、付款、登记。这种财务审核模式虽然可以提高财务审核的效率,但是却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例如,在对原始报销凭据审核时,财务人员如若发现部门领导审批的原始报销凭据与规定不符,势必会引发部门人事关系及财务制度执行的矛盾,从而会给会计核算工作造成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高校财务管理需要涉及诸多职能部门,例如工资管理,就要需要涉及人事、水电、财务、房产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缺少共享、沟通的财务信息平台,从而导致高校财务信息管理极易产生“孤岛”现象。此外,高校财务与国税地税、各大银行及国家财政系统密切关联,但是当前高校财务信息依旧局限于校园内部,停留在信息发布阶段,无法与其他社会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对接。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的时代,会计理论、管理理念、计算手段以及业务时间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此种背景下,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必须具有前瞻的眼光,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努力刻苦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和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国家相关财经政策,如《预算法》《会计法》等,从而确保高校资金投入合法、合规、合理。此外,高校财务审核人员还应对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丰富自身的学识储备,从而最终实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财务工作在高校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是高校经济事项的决策基础,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管理层必须对财务审核工作加强重视,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报账、取钱,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保障学校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的重大事件。高校管理层一方面要加大财务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宣传,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高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党的相关政策方针,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及财政法规的学习,从而使高校管理者都能知法、懂法、守法,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严格部门预算执行,加大财务使用监督,从而为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开展创设有利的外部条件。
数字化校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可以通过构架数字化校园平台,将人事、后勤、资产、财务等职能部门联系起来,打破财务信息孤岛,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此外,高校还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开放性、融合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高校财务审核的效率,完善高校财务部门的职能体系,使财务信息共享和交互成为可能。另外,高校还应构建专门的网站平台,与国家财政、银行机构、税务部门等建立系统接口,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对接,从而切实提高高校财务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协同性。
综上所述,财务审核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不仅可以为财务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而且可以承担规避财务风险的职能。因此,高校管理层必须对财务审核工作加强重视,不断加强财务知识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质量得以切实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