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莹 林雪冬
(肇东市融媒体中心肇东市广播电视台,黑龙江 肇东 151100)
传统的新闻记者需要走访各个地方进行采访,其时间和空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可以借助其优势条件,通过提升自己和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强新闻采访的时效性,更好的开展新闻工作。
在以往传统的新闻主题选取中,新闻记者所面对的各个信息都是相对宏观的,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然后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最后通过电视广播等发布。这种新闻模式,只是单纯的向群众传播,却不知道群众对于该类新闻的反馈和看法是什么。因此,新闻记者就必须要从整体出发,去探讨分析观众对于不同类型信息的诉求,并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选出具有更高新闻价值的主题。而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各个类型的新闻信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改革。新闻记者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并借助大数据技术等对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进行统计分析,以能够筛选出不同特点的信息,满足多层次群众的需求。同时,新闻记者还应当提升自己对新闻信息的敏感程度,及时捕捉有意义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收录相关主题信息,从内容着手,对新闻进行创新,不断强化其对群众的吸引力[1]。
新媒体的到来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再加上不同媒体平台的转发,使得大量的新闻内容被模仿,信息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新闻记者必须要全方位把握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转变自己的工作模式,不断提升自己对新闻信息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信息,找准切入点,进而对主题内容不断深化。借助新媒体的优势,针对各个信息的报道,以短图文为主要载体,结合短小的视频等,不断提升群众的关注度,使群众更容易了解新闻事件。
新闻记者要结合自身实际水平,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自学等方式提升自我修养和跨界能力,提升综合采访编辑水平和职业操守,不断优化新闻服务。一方面,新闻记者要加大力度挖掘新闻背后的素材和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索采访,以此丰富新闻内容,为群众带去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另一方面,新闻记者要有效应对自己角色和职责和变化,不断学习新闻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界思维和能力,通过分析网络言论和图片视频,制作出更加新颖的新闻内容,为新媒体以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新闻记者应当将发展眼光放长远,积极的看待新媒体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顺应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并推动各个媒体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新闻记者应当抓住社会转型的脉搏,不断革新工作思想,掌握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虚心向新媒体平台及他人学习求教,还可以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为群众带去更多的优质新闻。另一方面,新闻记者还要加大自学力度,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和群众之间的新闻互动,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的修整和完善[2]。
采访作为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其在实际采访的过程中,由于事件和对象不同,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当被采访者不配合等情况出现时,会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效果带来更大的影响。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强化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对采访技巧进行优化,运用具有创新性的语言循序渐进的挖掘采访对象更深层次的想法和信息。例如,新闻记者应当结合不同的事件,配上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不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凝重的压力。并且要适当的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上,考虑到其心理情绪,拉近和被采访者的距离,优化采访效果。新闻记者还可以积极融入前沿性的词汇,提升个别新闻内容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群众阅读观看[3]。
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新闻采访中,记者通常会将内容整理后运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呈现给群众。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应当拓展多样化的途径,创新表现手法,弥补传统传播模式上的缺陷。学会使用多种工具和展示手段,做到一次生产、多元发布。例如,新闻记者可以以视频等方式播报新闻事件,在各大手机直播平台上进行实时播报,还可以在直播平台上和观众互动,提升观众参与度。尤其是近年来,移动网络的大力推行不仅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结合,还有效优化了传播效果,全方位的体现了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综合能力。
结语:新闻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成效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其采访能力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积极转变思维模式,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以及所背负的社会责任,强化采访质量,聚焦平民选题,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创新采访语言和表现形式,从而推动新闻事业的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