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拉
(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49)
引言:音乐的演奏技巧是音乐表达的一种体现,音乐风格、乐器种类不同,演奏的技巧就不同。在音乐的演奏中,演奏者需要结合音乐旋律、乐器等因素进行音乐表达,这就需要演奏者要有纯熟的音乐技巧。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提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对音乐要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听觉、视觉方面出发,提高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同时,演奏者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在演奏过程中清楚自己的演奏动作,结合演奏环境调整演奏技巧。本文主要分析提高音乐演奏技巧的措施,对音乐演奏技巧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对提高音乐演奏技巧的详细论述。
演奏知觉就像一栋由很多知觉搭建起来的大楼。但是这栋大楼的搭建并不容易,期间有着非常多的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样帮助演奏者具备动作知觉。那么,什么是动作知觉呢?动作知觉并非单一知觉,它需要人的各种感觉共同构建。它不仅仅包括演奏器官本身的感觉,还包括人们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这样一种知觉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各种各样的感觉在大脑中建立条件性的暂时联系的过程,而联系本身的水平直接对人们的演奏水平产生影响。音乐演奏和日常工作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劳动结果就是实实在在的物体,人们并不需要在乎完成的过程。但是音乐演奏者却不是这样的,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的演奏过程实际上就是演奏的结果。换言之,他们的主体和客体彼此之间是相互统一的,这就意味着演奏者必须要在自己的大脑中确定非常坚定清楚的动作知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成演奏过程,进而实现演奏结果。
当演奏者遇到新的乐谱时,他们对乐谱还不熟悉,对乐谱的曲调、演奏动作比较陌生,这些都是演奏者面临的演奏困难。这些问题会影响音乐的表达效果,演奏者在技巧方面的形成可能会漫长一些。分解法有助于演奏者形成演奏动作,进而掌握音乐的表达技巧。在音乐的表演中,演奏者往往比较专注一个动作,当众多的动作出现时,演奏者无法在短时间内记住所有的动作。如果将这些演奏动作进行分解,则可以提高演奏者的记忆,减低记忆难度,演奏者最终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效果[1]。同时,在演奏过程中,有些动作是由几个复杂的动作构成的,演奏者可以进行简单动作的分解,最后将所有的动作拼合起来,形成纯熟的演奏技巧。分解法在音乐演奏中比较少见,但是其对演奏者的要求不是很高,演奏者通过短时间的练习即可,每个动作练习的时间都不会很长,演奏者经过练习后,就可以产生肌肉记忆,不仅可以降低音乐演奏记忆的难度,还可以让演奏者深入音乐作品的内部,有助于提高演奏技巧。
顾名思义,限制法是把人们的视觉与听觉对动作的控制进行限制,重视肌肉内部的感觉。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帮助演奏者进行无声练习。在我国民族打击乐练习中,限制法比较常见。在音乐演奏中,演奏者自身的情绪与感情对音乐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自己的情感过多掺杂到演奏过程中,因而限制法也包含对音乐演奏者情绪的限制。音乐的技术性非常强,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演奏者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2]。合理地融入情感可以加强音乐体验,激发演奏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是若演奏者对音乐作品不熟,或者自己的水平不高,则很容易影响到音乐的演奏效果,反而对音乐演奏起到负面作用。所以,在进行初步训练时,一定要先进行机械式的训练,等到演奏者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后,可以考虑提高音乐演奏的艺术力,进而提高音乐的整体演奏水平。除此以外,演奏者要减少对视觉的依赖,在演奏过程中要多进行肌肉练习,保证技巧的和谐,这样才能使音乐演奏水平更加高超。
影响音乐演奏的因素有很多,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肌肉动作的练习,还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在练习过程中提高音乐方面的素养。在提高演奏技巧方面,演奏者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保证练习的效果。在音乐演奏练习中,部分演奏者比较盲目,注重机械化的练习,难以达到演奏效果。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演奏者要发挥大脑的作用,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练习[3]。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要明确演奏的对象,并形成正确的演奏知觉。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要认真感受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效果,可以把视觉、动觉、听觉放在演奏的重点位置,也可以把整个演奏活动放在重点位置。通过演奏者主动性的发挥,把演奏对象变得清晰起来,帮助演奏者感知音乐的魅力。只有演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演奏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演奏习惯,并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发挥出演奏的效果。
音乐的艺术性非常强,对演奏者的要求比较高。在音乐练习过程中,演奏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形成正确的演奏技巧与习惯,影响了音乐的表达。所以,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结合音乐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音乐作品进行练习,避免盲目演奏。在具体的练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还要培养演奏者的自我意识,挖掘演奏者的潜能,提高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