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

2020-12-07 16:51:38刘宣均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刘宣均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引言

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大学生必备素养之一,高校教师要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利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双创背景概述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从《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后,我国各地区,出现各种形式的创业基地、众创空间,这些都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然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数还是保持在课堂教学当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也是以理论探究和试验模拟为主,能够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成功孵化的创新创业项目几乎没有。教育部专门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要求高校要重新设置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面对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将其纳入学分管理。这个背景下,高校结合本身的课程设置,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全方面多角度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

二、基于双创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策略

基于双创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更加凸显大学生在创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大学生的潜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创业型人才。

(一)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高校应该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专门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这个部门可以由教学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联合成立,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还应该借助创新创业管理部门,来设置专门的创业基金,充分借助社会的力量,辐射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的资源,确保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资源能够正常运行,有足够的外部保障。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针对有意向进行创新创业工作的专职教师,给予一定的支持,可以给其减少一些专业课程工作量,将其创新创业的内容作为工作量考核内容,鼓励并且为教师提供一些创新创业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学生可以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将其纳入学生个人考核的项目当中,完善科学的创新创业绩效绩效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可以设置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评价体系,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进行,让大学生得到一些风投结构的认可和信任[2]。

(二)建立线上体验式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首先要重视结合线上平台,科学的建立体验式创业实践体系,在设计过程,要丰富创业实践环节,增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内容,从而吸引学生参与线上体验,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能力。高校应该建立创业实践基金,通过教育平台的完善,加强学生管理,以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体验活动,在创新创业过,可以为学生申请专利,并将项目成果进行转化,同时在平台中开设跳蚤市场,让学生进行创业模拟,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为了科学的建立完善的体验式教育体系,要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对优化教育平台,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项目研究,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三)完善个性化创新创业线上教育平台

首先,线上教育平台要具备完善的课程体系,高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不断建设创新创业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将课程有效的引入到网络平台,从而实现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通过运用精品视频公开课或慕课等形式,有效地实现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的共享,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优势教育资源资料库,通过建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平台,与教学管理平台与信息服务交流平台进行融合,以更好地保证线上教育效率。在实践教学过程,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深入开展讨论教学、参与式教学。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帮助学生加强综合能力。其次,创新创业教学平台的完善过程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这样能够保证个性化创新创业模式的构建。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开展远程学习,在此过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其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保证了教学效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创新创业能力[2]。

(四)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

通过运用结合教育资源,构建线上教育模式,在线上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创业项目进行商业路演,使得项目被发现,高校可以孵化出一批成熟的创业项目。线上模式运用过程,高校对本校学生的孵化项目应该全程跟踪辅导,包括整个项目的前期准备、投入市场、后期跟踪等,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做成做实,从而提高学生日后实践水平,以为市场创造出一些效益。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要以此作为大背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将“双创”作为背景,构建更加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