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及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2020-12-07 16:51:38胡敏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胡敏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灵璧县供电公司,安徽 宿州 234200)

一、县级电网规划建设的现状

(一)县级电网网架结构薄弱

县级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有限、技术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网建设的投入,再加上县级管辖区域的各个居住地相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层电网建设的难度。目前来看,基层电网中的110kV电源点供电不足,线路比例不足、主网架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一旦发生故障将难以及时恢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县城辖区内的用电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但县级电网更新较慢,许多县城区域的电网都出现了超负荷工作现象,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县级电网网架结构脆弱、供电不足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县级电网的规划标准较低

长期起来我国城市的经济的发展远远高于农村,我国的县级电网规划标准一直较低,重视程度与管控力度都不够。但随着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于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县级管辖下的居民用电需求远远超过了县级电网的供电能力。但由于电网规划标准的滞后性,导致其服务能力滞后。县级电网在规划过程中存在网点较多、地理情况复杂、管理缺失等多项因素,并且电网资金的申请与批复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编制。目前我国县级电网建设项目规划存还在实际操作性差与适应性不强等诸多问题。

(三)合作机制不完善,提升了电网建设的困难性

目前在进行县级电网建设时,都是通过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村相应资源的过度缺失,使得政府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导致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无法充分的发挥,最后影响建设进程。加之,在进行县级电网建设过程中,并未将政府对电网建设的相应政策以及内容与实际的工程建设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县级电网规划建设的困难性,且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受到一定的制约,该情况大大地降低了我国电网建设的质量,对其后续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县级电网规划建设管理提升策略

(一)提升电网的规划水平

电网的规划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网建设的水平,为此应该根据辖区内的用电需求,合理规划项目库,做好项目的投资计划以及项目的规划。相关管理者应该分析县级辖区内的具体用电情况,重点解决用电过载区域的电网升级问题,通过提升中低压等配电能力提升整体区域的供电能力,着重对于县级区域内10kV的配电网络改造升级,使其更具可靠性。缩短电网的线路以及供电半径也是提升电网供电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管理者应该科学设计规划点与网络线路,在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之上在尽可能地减少供电半径,从而减少电力在运输过程中的耗损。

(二)加强政企合作

要对属地电网协调小组的工作职能建立健全,将电网建设进度量化工作正式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工作当中,要对县级政企合作的电网机制进行建立,以此对电网规划落地问题进行解决,同国土、规划部门一起对县域电网前期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将电网规划项目纳入到总体发展规划当中。同时,要对项目前期属地化管理责任进行落实,对项目前期工作进行高效、主动的推进。在责任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规范工作,在县级政府主导下完善合作机制,规范流程内容,对合作协议进行签订,保证规划内项目预控到村级、镇级,将电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责任制考核当中。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需要完善监管信息系统,以便提升监管效率与质量,同时该系统还有利于实现全过程监管的目标。例如,对电网规划过程进行监管,对其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其行为符合行业标准,进而提升县级规划建设的有效性。其次,为了给电网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还需要对符合需求预测系统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减少预测误差,确保其误差在合理范围内,提升规划科学性,而且还能为后期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进行负荷需求预测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回归模型法,二是系数增长法,三是弹性系数法。不管运用哪种预测方法,都必须要对当地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预测,不仅可以促使其负荷预测工作有序进行,而且还有利于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结束语

综上,电网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对于提升电能输送的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效益增长,节约能源消耗有着实际的意义。县级电网规划建设不仅为电力企业之事,关系到整个县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此当地政府应该携手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到县级电网的规划建设当中,协助其进行电网建设工作。国家也应该继续较大经济支持与政策支持,提高规划标准从而促进农村电网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