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祥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技术日渐复杂,同时缺少财政拨款,导致高校基本建设资金不足,却不具备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此外,市场与高校工程项目在实施与决策上存在差异,加之工程项目存在较多因素,在实行过程中极易发生多种风险。对此,本文对这一问题做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工程项目风险,具体是指项目所具备的全部不确定因素。其分类较多,根据项目工程实践与风险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二是根据风险事故后果区分的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风险管理具体是指分析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预案的过程。有关人员主动分析项目的全部过程,对项目进行评估与监管,以此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其过程贯穿项目始终。
高等学校想要有效降低各项风险转化为高风险事件的概率,应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实施。
高等学校应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使其具备一定职权,并及时协调各方面参与部门,为工程实施铺设道路。针对工程,风险管控队伍应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存在的多重风险,进行系统论证,根据实际性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并全面落实各部门开展具体的计划实施。同时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进行有效跟踪及控制。
应加强风险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这是有效防控道德风险事件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工程项目时,有关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程序做事。将审批责任制等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应重视道德舆论的重要作用,严格监管各项不道德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应进行批评与惩处,甚至做出相应处分。此外,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加强其对理论的掌握与理解。
高等学校应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并提供一定咨询机会,在编制合同时,不易发生缺陷或失误,可有效降低合同引起的索赔事件。但这一问题属正常现象。其条件为另一方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并非个人原因导致的损失,也不属于合同本身引起的。与此相反,若索赔发生,双方当事人则会提高对合同的重视度。若出现骗取合同的行为,在实施时发现受骗,应分析继续开展合同的后果,判断是否继续合同。
高等学校在进行决策时,应细致分析施工现场条件,同时应全面搜集相关资料,例如施工当地气象情况与水文、土质等情况,还应明确道路交通情况与施工现场的水电供应情况。根据风险参数制定防控计划。针对存在的质疑问题,应采用书面形式及时澄清,通过此种方式,可有效避免后续承包商提出的施工条件不全等问题,进而以开工受到限制为理由要求施工索赔。
应立足后续发展情况,若高校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可选择委托业内咨询机构进行监理作为保障。这样,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可靠的防控方案,并有效监控设计进度与施工质量,还可在施工结束后验收施工效果,减少设计不良问题的发生概率,以此避免设计问题导致的风险,进而为高等学校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等学校项目工程管理队伍,需要在招标阶段及时联系项目咨询机构,进行沟通与协调。在编制招标文件的过程中,可采用总价承包合同方式,并注明材料若出现价格上涨问题,不超过合同总百分比时,无需调整相应的合同条款,并将此类风险向着合同对方转移。但与此同时,会相应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带给高等学校的收益。高校通过细致分析,是有利而无害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规避市场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各类风险。
想要有效避免承包商违约风险,高等学校应慎重选择承包商。在初期招标阶段时,应认真分析承包商,以免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的一些风险。此外,还可借助项目工程咨询机构,在其帮助下,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综合评估投标方案。同时,应选择专业技术强,诚信良好的中标人,保障合同得到严格执行。针对特殊情况,高校管理机构可采取反索赔方式,借助仲裁机构或进行诉讼等方式,维护高等学校的自身利益。
综上,高校在进行工程项目时,应综合分析项目的各个阶段,高度重视项目质量、项目开展进度与投资目标,细致考量多重风险,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规避,同时应做好风险应对措施,不断提高风险管控力度,最大限度降低高等学校工程项目风险,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