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竞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包豪斯设计学院,虽然存在时间仅仅只有14年,但它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初期开始直至今日,包豪斯所倡导的“为大众服务”“为大众设计”的艺术设计理念仍引领着设计艺术的思潮。
在到处都是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时代,受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办人格罗皮乌斯提出“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这种设计思潮的提出,将艺术与工艺完美结合在一起,打破了千篇一律的机械设计,让冷冰冰的工业机器变得有了灵魂。
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诸多现代艺术设计学院的参考标杆和构架基础。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体系中提出“三大构成”课程,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一课程的建立,能将抽象的设计思维转化为模块式设计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思维能力。
在教学模式中,包豪斯提出了“双轨制”的教学观念,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除了聘请专业的设计师担任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开设实践课程,让专业的工坊大师指导技术教学。双轨制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实现设计的功能性特点,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以后的艺术设计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高职院校,“工作室制”正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延续,主要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具体科研项目为载体,融入“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校工作室的开设,既是学校实施教学任务的重要场所,又是企业的设计实践基地,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包豪斯教学模式的广泛推广,使得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都采纳借鉴,但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工作室制”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完善。
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与市场真正需求对接。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当地区域特点和设计诉求,艺术设计课程内容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往往面临企业招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瓶颈。
很多学校会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但由于兼职教师时间不固定,无法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并且兼职教师不属于学校在编人员,所以不受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束缚,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虽然学校鼓励在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但由于教师还要分担教学任务、教学管理工作,使得教师下企业成为很难实现的项目。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学校安排学生下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并配备校内外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但由于地域限制,实习学生分布广泛,校内指导教师无法奔波于各个企业,不能顾及到所有学生。而企业指导教师由于自身工作繁忙,也无法全身心指导学生。有的企业对实习学生管理松散,学生频繁更换实习单位,导致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工作室的建立,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是除企业之外锻炼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场所。但由于高职院校工作室缺乏实际应用型项目,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和参与完整的设计产品制作流程,所有设计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
工作室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场地,也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要实行工作室负责人制,并且选任专业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并且出台相应的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工作室日常工作。
工作室承担着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双重任务,在理论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按照学校日常教学安排进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科研项目的需要,在不影响日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灵活选择教学形式。承担科研设计项目时,工作室可以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工作室可以随时开放,以便学生的实践练习。
工作室的领导核心就是教师,对于校外兼职教师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弊端,工作室主要形成以校内教师为主导,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助的教学形式。加强校内教师“双师型”的职业培训,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工作室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并完善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规范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兼职教师协助负责人参与工作室管理。
选拔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教师组建团队。工作室团队的建设是工作室发展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工作室团队建设,应该吸纳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人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最大化提升,让学生从中受益,达到真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统一。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学生下企业所面临的尴尬处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解决就业难的困境。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还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鉴于国外包豪斯教学模式的影响与借鉴,通过加强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对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无疑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