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区同期线损管理

2020-12-07 16:51:38冉媛媛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冉媛媛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灵璧县供电公司,安徽 宿州 234200)

线损主要是从发电企业开始向外提供电能,直到用户终端的过程之中产生的各种电能损失,贯穿在电力的发输配送各个环节。所以线损率可以看作是电力网络方案制定以及实际运行中的评定指标,具体指的是线损电能在总体电能之中所占的比重。

一、台区线损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线损率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供电企业的重要条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节能降损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线损管理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以往农电线损管理模式仍存在着模式陈旧、理念不新、观念转变迟缓、考核办法缺乏科学性和实效甚至措施不利、农电队伍不稳定,员工素质不高等因素。

在近年来,电网规划的步伐加快,配网线路也不断地完善和更新,随着新增用电客户的发展,交叉供电所带来的问题日显突出,供电单位之间的交叉、供电所之间的交叉造成线损管理混乱,线路、台区线损管理资料台账缺乏更新,给报表统计带来困难,不能直观反映线损率情况。在理清这些交叉供电情况后,制定方案改进措施,按线路清查用户情况,按隶属关系进行用户移交、理顺,不能移交的在分支线处加装高压计量装置进行考核,在整个管理过程势必要形成一个过程化管控,从而提升效率。

二、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策略

(一)建立台区同期线损管理责任制,确保台区同期线损精益管理

一是明确各单位台区线损管理的责任主体,将台区线损相关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和线损责任人签订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目标责任书,打破原有以供电所为单位的线损管理及考核模式;二是奖罚分明,对线损率低的台区进行奖励,对高损台区重罚,提升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将台区同期线损奖惩落实到个人,打破原有线损管理“吃大锅饭”的局面。

(二)建立线损分台区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台区同期线损考核精细化

造成台区线损率异常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山区以及偏僻乡村,因供电半径过长及树障较多等原因造成的线损异常情况比较常见,如果全部按照同一个标准考核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台区线损责任人充分了解所管辖台区的基本情况,并且对所管辖的台区做线损理论计算,因地制宜的对每个或每类台区制定合适的考核标准,确保台区同期线损归真。

(三)精准管理,确保台区线损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为确保各项台区线损治理工作能有效开展,公司台区线损治理领导小组不定期以“飞检”形式开展台区线损治理工作现场督查。以“查日例会、查派工单、查工作轨迹”的三查形式对台区线损治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有效跟踪督查。通过对供电所日例会内容是否与派工单相符、派工单工作地点是否与客户经理工作轨迹相符、移动作业终端上传的现场工作照片是否与现场工作情况相符等措施严格督查台区线损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供电所层面则以周报形式上报每周台区线损治理工作计划与上周台区线损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同时,进一步严格考核机制,在每月指标考核的基础上,对指标始终落后、降损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供电所开展约谈机制。建立台区线损治理手册,分类收集各种台区治理措施并及时更新,确保在治理过程中能快速对症下药。

(四)实施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精细化治理台区线损

针对部分台区线损居高不下,线损率远高于台区理论线损率。线损治理工作小组结合省公司下发的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方案,有效运用大方软件进行台区全相理论计算及三相平衡优化。以同期线损系统中持续高损、且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不大于15%的台区为治理对象,开展以台区基础信息收集、现场核相、台区拓扑图绘制、全相理论计算及三相平衡优化、现场调相并再次核相等为主要步骤的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切实减小主干线、分支线等的零相损耗,实施台区线损精细化治理。

(五)完善一体化建设

首先,应解决基础数据中涉及营配调贯通线—变—户一致性对应关系系统与现场实物不一致的问题,确保统计中层级归属的逻辑准确性;其次,应逐步整改上述分压、分线、分台区统计过程中可能存在或确已存在的电量缺失问题,确保电量进一步完整准确统计;最后,应在此基础上针对自用电、光伏发电、内外桥等特殊电网接线方式在线损计算时,将对应的逻辑关系逐一研究梳理并匹配最适合的格式化计算逻辑模板。应不断加强推广基于营配调贯通的细化应用,促进一体化系统功能尽快完善。逐步就报修精准定位、业扩全流程应用、窃电异常高损线变分析、分时段用户负荷比对分析、异动缺陷坐标定位等分区、分线、分台区实施推广验证,及时总结经验,整改缺陷并扩大试点,最终实现一体化系统全区域、全应用、全覆盖,以应用成效验证基础数据,提高系统基础数据逻辑准确性,进而促进一体化系统功能进一步细化完善,最大程度发掘一体化系统应用价值,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之,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台区线损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