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关系

2020-12-07 16:51:38姬晓东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姬晓东

(陕西省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结合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应有之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占有统领性的地位,主要集中表现在经济工作、社会工作以及教育工作这三个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正确贯彻和落实党的政策和教育方针,使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才是避免经济工作偏离轨道的必经之路。在社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只有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各项工作才能够合理有序的运行。从教育工作层面上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它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性地位贯穿于甚多领域,必须高度重视其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结合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必要性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课堂教学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和丰富化,思政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但形式毕竟是载体,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如何将思政课背后的深度理论使学生入心入脑,从而避免形式大于内容问题的出现,只有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教育者是教师,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发展,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认同度,就需要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要使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都不会得到更好的实现,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就必不可少;同时,做不到以学生为着力点,教师的主导地位便没有了支撑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就会成为教师的附属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同一性

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赖于教师的主导性力量去激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依托于学生主体才能得以实现。教师充分地体现自身的主导性作用,是保障学生主观能动地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有效方法。只有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密切统一,才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和融洽相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和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斗争性

“教”与“学”本身就是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排斥。高校学生所处环境相较于之前比较自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来完成学习,这样对于授课教师来讲,课堂的接受度就很难提升。学生具有很多可能性的同时,各自的道德素养、政治意识和身心发展特点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因材施教,也就面临着极大地挑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易把控让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有时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有时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现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经常把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统领者,学生则扮演成被动的接受者。在发现这个弊端后,及时调整,在均衡二者关系基础上,一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教学主导性思考

(一)把控课堂教学艺术

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否有效的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思政课教师对把控课堂教学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教学政治方向的把控以及对课堂教学纪律的把控。思政课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思政教师肩负着培育有理想、有担当青年一代的重任。作为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从而才能在课堂教学的每个过程体现出正确、鲜明的政治方向。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纪律的把控要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既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又不能过于压制学生的天性,要有活泼自然的课堂氛围,也不能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具备高超的把控课堂教学的艺术。

(二)激发思政课接受者的主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具有思维能力的鲜活主体。激活每一位思维主体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才是思政课的目的所在。思政课虽然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但一味地灌输教育只能遭到学生的排斥,只有激活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触动、思考能力得以培养、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是推动思政课实效性的内在推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创设一些内外部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思政课程成为高获得感、高代入感的课程,例如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名胜古迹。总之,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思想状态、分析学生特点、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