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路径

2020-12-07 16:51:38马兴俊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马兴俊

(重庆市江津区顺江小学校,重庆 402279)

引言

小学生正式的接触校园生活就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受到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重视德育教育,以此来帮助小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德育教育的价值分析

基础教育的组成内容之一就是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校应重视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功能较多,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其功能的开发,其中最为有效的开发方式就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工作是针对所有小学生的,其涉及面较广如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行为等。利于班级管理来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地发挥德育教育的规范功能,对小学生的思想行为等进行有效的约束,确保其行为规范。同时其指导功能和调节功能也可以使小学生在校园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并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调节。

二、开发德育教育功能的方法

(一)将德育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制度中

在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可以让小学生们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班主任应当与学生们共同来完成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首先应当具备德育教育的理念,明确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正确的指导学生们找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方向。班主任应当通过自己来带动班级管理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能够与德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都是管理的对象。因此班主任应当引导小学生主动的参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并提高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性,从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主动的根据班级管理制度来完成相关的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班主任在带领学生们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应当确保最终的制度内容能够在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正确的认知[1]。

(二)充分利用德育情境

利用德育情境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德育功能的开发质量。班主任可以通过德育情境来带领小学生们寻找德育的价值,明确德育教育存在的意义。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日子来应用德育情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该情境中。班主任在此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德育情境的体验,在体验中掌握德育知识,从而推动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事实上,小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较短,生活经验不足,那么他们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会无法应对,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应尽可能地选择生活德育情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角色,让学生们在情境体验中感觉该角色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例如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残疾人,一些小学生会因为他们和自身的不同而深感好奇,从而用探究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此时班主任就可以让小学生模仿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残疾人,并尝试用他们的生活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日常活动,如闭上眼睛走路、单手穿衣等。刚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这种方式非常的有趣,但是在学生一天的体验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残疾人的生活会比他们困难得多,从而了解残疾人的艰辛。此时班主任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尽可能地帮助一些残疾人,并用平等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们。

(三)公平公正的开展小学班级管理活动

班主任也可以利于班级管理实践活动来实现德育教育功能的有效开发。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保证公平、公正的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实践活动,并让小学生在该活动中获得参与感。事实上,班级管理实践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班主任带领小学生共同完成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后,可以与小学生针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通过对话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明确班级管理制度的含义和范围,从而最大化的发挥班级管理制度约束和教化的价值。并且利用对话讨论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小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避免小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产生反感的情绪。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是完全由班主任来负责,而是需要各科教师合作完成,从而全面指导小学生的德育思想。小学生受到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行为管理能力不足,因此教师与班主任应将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们从不同的方向去理解德育教育的功能[2]。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需要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不断地开发德育教育的功能。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逐步的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应明确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通过科学的开发方法来实现德育教育的价值,从而推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