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红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重庆 404000)
现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基本都是整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生活中得到了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但是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非绝对有利,孩子缺少感恩之心就是一种常见问题。将感恩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可以有效避免感恩教育形式和内容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的问题,提高感恩教育的质量。
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模仿他们崇拜、尊敬的人的行为,而班主任对他们来说就是除父母之外的第一个榜样,这就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这一点做好引导工作。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还要有优秀的观察能力和道德素质,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影响着班主任工作和感恩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理论形式的感恩教育显然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班主任来说,创建氛围和环境可以起到渗透教育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和尊重,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帮助学生形成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创建环境和氛围对于促进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班主任不仅要负责日常教学工作,还要管理好班级秩序。班主任可以将感恩教育和自己负责科目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特点提高感恩教育的水平,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感恩这种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实现感恩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目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比较弱,因此对于教材上的感恩教育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对于班主任来说,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和引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有的班主任每年都会进行两次无偿献血,将无偿献血得到的纪念品奖励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回报社会、帮助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不难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开展感恩教育的契机。例如在下雪的冬天,一位到学校来接孩子的家长怕孩子着凉,就把身上的厚衣服脱下来让孩子穿上,孩子也怕妈妈冷,就说:“妈妈,我们一块儿穿吧。”妈妈和孩子都幸福地笑了。班主任看到这个场景,感触颇深,就让学生结合这个场景以父母亲情为主体写一篇小作文,阐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自己的感恩之情。这种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比书本上的文字更有冲击力,也具有更好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让感恩教育更加生活化和多样化。
仅仅用事例去教育学生显然是不够的,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恩意识更加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感恩。教材上枯燥的文字知识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个阅读区域,放置几本班主任认为质量优秀的具有感恩教育作用的书籍,例如《爱的教育》等,每天抽出半小时让学生在阅读区域阅读图书,书中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了感恩教育的熏陶。除此之外,一些重要节日也是开展感恩教育的契机,除了父亲节、母亲节和国庆节之外,感恩节也是与感恩教育有关的另一重要节日,虽然这个节日并非中国传统节日,但是班主任可以恰当利用其感恩主题来开展感恩教育。定期举办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情,无论是家人、朋友对自己的关爱,班主任对自己谆谆教诲,还是陌生人对自己偶然的一次帮助,都是值得感恩的。
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鲜活生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感恩教育中的应用同样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比较常见的就是每年班主任都会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节目,其中一名年仅12岁的学生身患重病,临终前还叮嘱父母捐献自己的器官,让别人的残缺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样的故事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感触,不少学生因此动容,坚定了他们传递感恩力量的心。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对于班主任来说,应该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让感恩教育真正发挥效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