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
(新疆库车市第七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小学语文课堂建构的高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情感”和“智慧”是否能够和谐统一,融会贯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观与教学模式,注重对小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开发,探究新型、高效的教学策略,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机制也应该把熟识的语言因素纳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认识字,主动将认识的字付诸于运用。具体说来,识字教学机制的引发和实施需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生活化。教师应将学生最熟悉的语言素材纳入识字教学,克服学生识字中的困难,使他们没有陌生感。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快乐的运用中认识字。如坐车时看路两边的标语、店名等。第二,趣味性。与中高年级相比,低年级识字重在建立浓厚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识字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
在低年级段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字,告诉学生,不是所有的没有学过的字体都叫做“生”字,很多字大家都在电视或者图画书中接触过,也有一些是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班级中小学生的名字,学生基本都有印象,甚至有些生僻的名字,学生也能够记住。还有在校园标语中“搞好环境卫生”,这些字学生都会接触到,数学课的“数”,体育课的“育”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字,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地给学生去说,去讲解,引导学生去搜索记忆就可以找到,这样学生掌握、理解起来难度就不是很大。此外,像包装袋上、广告牌上的字都可以称为学生学习识字的工具和材料,属于学习方式的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成效。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爱玩是其天性,跟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相比,他们更喜欢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游戏与识字教学的整合迎合了小学生的识字认知特点,为学生学习创造积极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比如,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开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游戏,先把游戏的规则告诉给学生,学生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把学习到的生字进行归类,一种类型的生字归纳到一起,学生可以自主结合,像“垂”跟“睡”这两个字就可以选择“加一加”的游戏,而“刨”跟“包”就符合“减一减”的游戏规则,汉字“庐”与“炉”就符合“换一换”的游戏规则……。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提升低年级段小学生识字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式。
新课标认为,低年级写话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因此,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写话教学的引发与实施须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口语化。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口语交往,口语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想,是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写话首先主要是写他们所说的话。高效教学不能偏离这一主要阵地。第二,活动化。小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最多也最真切,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这样的体验最合适不过。因此高效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后表达。
一年级语文写话课上指导学生观察“堆雪人”的图片。写话要求学生把图片上的内容写下来,写清楚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老师在课上按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并引导着学生组织语言、构思写话。当老师指导完成后,看到学生却是一片茫然的表情。此时,老师忽然直觉到自己有所失误。老师凭着直觉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玩过堆雪人的游戏吗?”“玩过!”学生们稀稀拉拉地说。“参加过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接着说,有一半的同学举起了小手。此时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一个失误:很多孩子没有“堆雪人”的现实体验,因为现在的家长更关注下雪天孩子会不会生病,而没有想到孩子应有的童真童趣,在无形中被剥夺了。怎么办呢?突然想到前几天下的一场大雪,操场上的雪堆还没清理掉,于是果断地对学生说:“孩子们,套上手套、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我们到操场上堆雪人去。”立刻赢来孩子们的欢呼。在操场上,他们四人一组,开始了堆雪人。每个孩子都很投入,不一会,雪人的身体完成了。然后,他们有的用小石块来代替雪人的眼睛,有的用衣服上的扣子代替雪人的眼睛,他们还把自己的帽子戴在雪人头上,把围巾围在雪人的脖子上,笤帚成了雪人的手臂。操场上空不断回荡着孩子欢快的笑声。十几分钟过去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雪人站立在操场上。学生们头上、身上满是雪,他们一边呵气温暖着小手,一边围着雪人欢呼跳跃。接下来的写话出人意料得成功,在他们的字里行间,老师都能够体会到孩子在堆雪人活动中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多看多想多反思多实践操作,不断探索和创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将“情感”和“智慧”融会贯通,互促互补方能相得益彰。也只有在这样的融合之下,教师才能造就情智融通的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出情智和谐发展的学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