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康乐
(新疆库车市实验中学,新疆 库车 842000)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虽然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但是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爆发力、力量、速度、耐力、肺活量等指标偏低,亟待得到改善。初中阶段是学生体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此阶段开展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将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体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该文件体现出国家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的高度重视,也为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是21世纪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初中体育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完善硬件设施,转变教学方式和授课形式,开展分层教学,重视竞赛和健身相结合,在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首先是部分学校硬件设施不足,体育健康课程受限,想要完善落实体育教学课程,最基本的要求是场地和资金的支持,但大部分中学都面临着硬件设施不足以及资金短缺的问题,这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有不良影响。另外体育器材不够完善以及管理不当,校园跑道年久失修以及体育器材闲置率高等都是影响体育课发展的一项因素。还有体育教师人才结构不平衡,师资力量薄弱也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其次,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虽然课程改革早已实施,但大部分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而轻视体育课程的现象仍然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发展,对于体育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阻碍作用;再有,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观念相对落后,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是保证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但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这点,这种落后的观念不仅影响体育课程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体魄的塑造[1]。
中学体育教师要从转变个人的教育理念入手,强化个人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高度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课程指导,要意识到体育教学是实现全民强身健体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对于国民素质的培养有积极意义。要从学校方面入手,强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从体育与健康教学入手强化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健康水平。
因为办学资金有限,所以大部分学校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教育支出上,对于体育经费的投入较少。所以学校方面要多途径地筹集体育经费,吸收一些社会力量,特别是农村中学,因为地理条件受限,资金不足,体育器械较为紧缺,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在积极争取体育资金投入的同时运用简单的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体育基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保证学生能够实现充分的体育锻炼[2]。
想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最关键的一点是体育教师要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策略教学,要重视体育知识的培养和技能的锻炼,要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的主体性,比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要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严格的估计及预判,保证思维的准确性以及运动活动中的灵活性,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中学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分组,比如在进行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的教学时,可以将篮球基础较弱和较强的同学分组,对于篮球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进行运球练习,行进间投篮徒手模仿练习或者进行运球接停球篮下抛球投篮练习,这种简单的模仿形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总结规律,进一步掌握相应技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有重点地指导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三人半场对抗练习,达到教学提升的目的[3]。
学校方面要重视体育竞赛和健身运动的结合,体育竞赛不仅要重视竞争性,还要兼顾健身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终身体育和生活体育的教学目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身体素质水平进行适合大部分学生的竞赛项目,可以以集体项目为主,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在培养竞争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教师要尽量选择简单有趣的体育项目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吸引学生的参与,在课外举办一些体育类的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教学课程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其素质培养也有积极意义,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积极落实各项教学方案,真正达到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