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非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研究中,教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强大的创新观念。这样,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可以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帮助学生长期发展。下面本文将对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进行简略的研究讨论。
当前社会信息不断更新,计算机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需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随着大学教育的持续扩大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都开设了完善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但是很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被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水平超过了实践操作,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创新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知识,学生也需要有足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有助于计算机教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心,综合处理电脑知识。同时创新能力的提高,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开阔自己的思考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1]。
现在我们国家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古板单一,教师课堂上往往以老师为主体,根据课本教材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输入,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不到解放,很少有机会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老师拥有绝对的威严和权力。在信息发达,极其容易获取的时代中,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无法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下大多数高校采用同一本书作为教材,或者是同一版本,高校设计的计算机课程也是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即缺少科学性与有效性。在一般的情况下,根据课本的教学目标,老师定制教学内容,缺乏特色与创新。这样古板的模式教程使得高校计算机的教育失去了特点,很难培养出创新性人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应该以课本为基础,再进行内容上的扩展,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给学生更多创新的机会,解放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的能力。
计算机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教高,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多参加实践,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现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但是,现在不少学校学生在实践课上仅仅是完成老师的基础性作业,没有时间进行自我的探索与实践,对新知识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能进行创新。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创新问题解决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很重要,而这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下,都不能得到很好地锻炼与提升。所以,在高校的计算机的教学中,老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与指引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与网络信息,思考构建知识网络,积极进行思考,进行自主创新,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知识保持激昂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面对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主动学习知识,达到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上,很多学生会都对程序设计很感兴趣,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进行简单测试,让学生感受到项目成功运作时带来的满足感,并使学生对课程的设计产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对程序设计感兴趣。这样,学生可以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用心学习编程,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其次,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培养出更多的思考方式,特别是要提升发散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发现隐藏的知识结构[2]。
计算机的教程教学离不开设备的实践操作,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因此,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加强实践场地的建设,增强计算机实验室硬件设施的保障。同时,学校也应该多招纳能力强,知识渊博的教师团队,合理搭建教师年龄阶层与学历。例如,现在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网和虚拟实验室,通过平台资源开展各种电脑创新活动。营造校内创新氛围,增强计算机实验室的资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时代不断发展与不断变迁,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必备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计算机的教育教学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