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

2020-12-07 16:51:38马晶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马晶

(甘肃省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甘肃 定西 748100)

引言:正如唐代诗人王维所言:“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在思想环境日渐多元化,价值观传播高速化、广泛化的当代形势下,让一个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正确理解“自己是谁”、“从何而来”等问题,对于维系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形成家国认同而言极为关键。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其初中阶段的教学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三观良好塑造而言发挥着关键作用。正因如此,初中历史教学必有有意识、有策略地将家国情怀渗透到课堂之中,以教材知识为主阵地,打好打赢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这一“关键战役”,以此真正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应有的育人、塑人价值。

一、深挖教材内容,提炼家国情怀

历史教材在客观史实内容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较为全面的叙述和反映,其中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都可以成为对初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在秦统一六国,建立我国首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展开讲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各族人民以及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引申出国家统一富强、民族和谐得以实现的历史进步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深挖精讲,有助于为初中学生塑造更为科学正确的家国观念。又如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相关内容教学中,可利用港、澳回归交接仪式、人民欢庆等场景图,引导学生感受当时情景,接着播放一些影视资料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段光荣历史并激发其民族统一意识和自豪感。最后对相关史料进行讲述分析教学,让初中学生认识到港澳的顺利回归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统一是历史前进的方向、人民的利益诉求等重要结论。基于这样的多层次、多手段教学,能够把家国情怀渗透到课堂之中,传递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他们首先能科学认识何谓“国”、何谓“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崇高理想。

二、精讲重要历史事件,渲染家国情怀

“历史”从本质上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而历史教学则是通过当代人与过往“人”和“事”的交流,使受教育者在认知基本客观史实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科学正确的相关学科素养。从“人”到“家”再到“国”,将其串联起来并形成一部部历史的,是无数个大大小小、无名或有记载的历史事件。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选择、有重点地精讲一些历史故事,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熏陶升华其家国情怀。

以红军长征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壮阔历史事件为例,教师可在课堂开展之初,就为学生呈现红军长征的时间轴和征途路线图像,并在其中标注出若干重点战役,让学生对长征的伟大性、艰苦性形成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精讲一些“大历史”之下的“小故事”,包括湘江战役、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血战独树镇等等。这些局部战役或战斗或反映了红军革命的艰苦牺牲,或反映了红军将士的英明勇武,其折射出来的,都是革命先烈秉持中华民族牺牲奉献理想而展现出的智慧或血性。通过对一系列长征路上红色故事的精讲精析,有助于引导初中学生形成牺牲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不畏艰难精神等重要的家国情怀具体元素。

三、创设历史情境,感悟家国情怀

从认知理论的基本原理来看,在“有经验”的情境之中,学习者更能将原有的认知经验,联系或是内化到正在进行的新内容学习之中,进而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更有接受力地去汲取新学习内容中的养分。创设历史情境的“经验式”教学,能够避免空洞的“说教式”教育模式,使得家国情怀的渗透更为“润物细无声”,学生也能够因此在历史的时空环境下更近距离地解除历史脉息。

以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的历史教学为例,其中一项重要的家国情怀教育在于让初中学生深入感受革命先驱为“大国”而舍“小家”崇高情怀。例如在讲述教学黄花岗起义这段内容时,可在史实教学进行的过程中,组织学生朗读林觉民《与妻书》的一些片段内容。通过对比“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包含的革命先驱与家人的不舍深情,与“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谋求天下之人福利”彰显的大义情怀,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在那个历史年代下革命先驱心中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情境代入讨论,让学生们围绕“如果我是林觉民,我会怎么抉择?”这一问题来发言论述。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个人”在面对“历史洪流”时,应当秉持什么样的情怀、应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进而提高学生的家国意识和人生理想境界。

结语

实践路径虽多,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个需要耐心运营,长期循序渐进的重要教学任务。初中历史教师要对此首先形成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不能将教学任务目标仅停留于历史史实内容的传授上,而是要立足教材以及课堂,灵活通过深挖教学内容、精讲重要历史事件、创设历史情境等教学手段,将家国情怀渗透在历史课堂之中。只有切实做好了这项工作,历史课才能成为家国情怀培养的沃土,初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爱国心、理想境界才能更好地得到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