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凤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第六初级中学,广西 贵港 537100)
安全指的是无危险、危害、损失和不受威胁的状态。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人类面对一些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得以减轻或避免的。安全习惯就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采取避免措施的行为习惯,安全习惯就是安全行为不断固化的结果。青少年是国家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青少年处于懵懂时期,自我意识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部分青少年还会做出危害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行为,因此,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安全习惯十分重要,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内容。良好的安全习惯能避免青少年做出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1]。
青少年时期,难免会遇到感情纠纷、社会不公、就业难、家庭矛盾、同学矛盾等现实问题,极易造成青少年丧失信心,难以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对生活悲观失望,消极应对,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轻生现象。针对以上情况,需要积极疏导青少年不良情绪,进行积极的生命安全教育,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向青少年普及珍爱生命的知识,可向青少年讲解海伦凯勒、霍金等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让青少年懂得生命的宝贵;父母可在周末、假期带领子女外出游玩,以缓解学习压力;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多以安慰、鼓励为主,少一些打击、辱骂;发现青少年有自我伤害倾向时,需要及时带其看心理医生,开解指导,不能任由其发展。青少年自身也需要适当放松自己,心态积极,对于难以理解的行为不可多思多想,避免钻入死胡同[2]。
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天灾难以避免,但是有应对措施,可减少其对自身的伤害,家长或者学校都需要及时教育青少年应对天灾的措施,做到处变不惊,如地震发生时,需要及时抱头蹲下;泥石流发生时,需及时跑到制高点等。另外还有人祸,很多是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意识来避免的。如歌舞厅、网吧、游戏室等鱼龙混杂的娱乐场所,是最易引发纠纷的地方,青少年不要涉足,避免与他人发生口角、肢体接触,进而减少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青少年需要养成谦虚礼让的品质,雍容大度,不必为了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青少年需要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马路、闯红灯、翻护栏,非机动车不能骑到机动车道上,在动车或公交车上,不能大声喧哗、东张西望、指手画脚,看到老弱孕残,懂得让座,体现当代青少年应有的风貌[3]。
青少年还需要注意饮食安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必须卫生、无毒、无质量问题,少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不食野生动植物;青少年禁止饮酒,避免喝酒对身体的伤害,也避免酒后闹事[4]。
青少年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身边亲友的影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常见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学校、家庭需要联合搭建心理问题疏导平台,疏导青少年心理问题,健全青少年人格。具体措施有:一是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重点讲解李白自由随心、杜甫百折不屈和苏东坡乐观豁达等品性,开阔学生的心胸;通过讲述消防战士、边疆战士、最美教师等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立志振兴中华,为国家繁荣富强而读书[5]。二是要正确与人交往:教育青少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人是朋友,什么人须远离,要提高自身修养。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文明、礼让,坚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原则,不打听他人的隐私,也不传播他人隐私,尊重身边的人[6]。
财产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能纠正青少年的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奢侈、拜金、重利轻义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的财产安全教育措施有:
一是崇尚节俭。教育青少年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国家勤勉,在家庭中节俭,对自身严格要求,不在同学中攀比,不买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物品,体谅父母的辛勤劳动,从小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是爱财却不贪财。君子爱财,须取之有道,人不能成为钱财的奴隶,更要强调不能盗取或抢劫他人财物,触犯法律。青少年不能贪恋不义之财,不走歪路获取钱财[7]。
三是重情义而轻利。千金易得,难得有情义之人,青少年需要不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重情重义付诸生活和实践中,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伤害别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心智不成熟,行为会出现不当之处,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稍不注意,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祸事。因此,我们需要从人身安全、意外伤害、财产安全、心理问题等方面给予青少年积极引导,使其能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