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2020-12-07 16:51:38马添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马添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小学,浙江 慈溪 315300)

在小学阶段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度的提高,以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的目标,让学生不断进步,变得更加优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对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通过引导学生文章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与深度学习,让学生学会品读赏析文章,感悟体验作者的感情,可以使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

一、打造教学情景,提升文本阅读兴趣

情境创设作为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其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的优势,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到阅读意境之中,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1]。以《丑小鸭》的学习为例,该篇课文描写的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在开展文本阅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情景构建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直接扮演丑小鸭的角色,让学生深入体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生通过进入角色的表演和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正体会丑小鸭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学生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在对文本的还原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如《火烧云》这篇课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图景,展现了栩栩如生的美景。老师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描述一下火烧云的景象,展示火烧云的图片,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种类型的文本产生兴趣。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带动学生全程参与其中

假如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呆板,教学过程枯燥无聊,不仅会降低学生课堂参与度,而且学生会对阅读产生厌倦的心理现象。对此,针对小学阅读教学的优化意识,语文教师首先应当转变阅读教学理念,通过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方式,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动直观性的提高,进而达到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与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2]。此外,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方面的特点,所以老师要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以此来提高其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以《曹冲称象》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心中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见过真实的大象吗?你们感觉大象有多重?大家有没有称大象体重的办法呢?课文中的曹冲又是怎样称象呢?”学生在心中就会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阅读,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3]。

三、创新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路径之一,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和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度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想法或意见,反思自身,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在这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本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教师选择课文内容中的合适部分,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体会感受毛主席语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严密,了解并掌握毛主席的演讲思路。当阅读到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这几句话,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生经过阅读与探讨之后,便很容易抓住每一句话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此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不难发现这几个独立语句是通过一些关联词联系起来的。整体而言,通过强化引导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找寻答案,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融入作为提升学生文章理解度的重要路径,教师应当在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可以激发文本阅读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优化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教学需要为立足点,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方式,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洪水的声音,营造出洪水来临的气氛,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当学生阅读到情感强烈的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自己的内心有什么触动,让学生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迫切地想要阅读文本。

五、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能够提升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与创新性思维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对此,在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教育需求,通过创设良好阅读情境、创新阅读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