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洁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军城镇贤表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语言承载思维,数学语言在数学科目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数学语言能使问题表达简洁易懂,其简洁的表达形式中同时富含逻辑性和精确性。对数学语言的精准表达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在一些数学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讲解解题思路或描述学习过程时,出现用词错误的现象。如:把单位名称“平方米”说成“m的平方”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对较复杂的题目表述时语言过多、出现重复,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些都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条理性的表现。
课堂上,有些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但一旦发言了,就会出现语言啰嗦,回答模糊,缺少数学语言表达应有的精练。有的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还会出现暂时性停顿、词句反复、添加无意义语句等现象,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简洁性存在一定的不足。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理解也往往不是很准确,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教师自己的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定义是不完全描述或者没有描述,但教师要对这些概念进行透彻的了解,确保自己在描述数学知识时的正确性,对于一些疑惑的地方要多推敲,和专家、同事多交流,尽量做到课堂语言“零错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地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名词,这些数学专用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所以我们教师要十分注意一字一词的教学准确性。比如“除”和“除以”不能混淆;“2个25相加的和”与“2个25相乘的积”,不能简单地说成“2个25”。在第一次学习这些知识时就必须准确地促使学生了解它们,并要求准确地理解与复述。平时在课堂中要时时注意学生表达中的语言准确性,随时纠正其错误,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表达。
数学中的文字语言是最常见的。文字语言是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结合自然语言进行数学表达。与自然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运用数学专业术语来表达定义或意义的确切含义。无任何歧义、不模糊,形成精确的数学概念表达,是对自然语言的一种加工、限定、改造和精确化。文字语言在数学领域内实际上是一种数学事实表达,传达数学的本质,通过严密的逻辑精确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强化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对于文字语言,学生需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并把握关键点。如果理解存在偏差,将会导致整个数学问题难以进行解答。例如:妈妈要把20个鸡蛋装到盒子里,每个盒子能放6个鸡蛋,至少需要多少个盒子?对于应用题,学生首先需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到关键的词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出现的“至少”会给学生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对于难以理解的语句,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理解。针对文字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新授课之时要注重夯实学生数学概念、定理等这类基础知识。当小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时遇到一段数学文字时,往往会受到题目信息量的干扰,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相关语言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
而符号语言则是比较抽象的,符号语言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通用的语言,贯穿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抽象性、简洁性是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最大优势。符号语言的灵活表达运用,可以将具体问题抽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在运用符号语言的时候需要准确掌握其意义,如果理解不深入,就难以进行运用。例如,在表述方程的特点时,学生表述为一个等式或者是含有未知数,都是片面的。学生对方程的把握不够准确,对其后学习解方程造成阻碍,并且不能够准确运用方程进行解题。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语言: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方程中的字母表示的未知数,等号表示这是等式,即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号语言的表达实际上就是学生抽象化学习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利用符号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本质在于检验数学问题,将感性与理性思维的结合,系统化表达符号语言,结合数学规律,由内到外传达数学语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深化对学生的符号语言表达的学习,既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提升学生的表达数学的语言能力。
总之,数学语言具有其科学性,在自然语言的发展中,研究数学语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教师更多的是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课堂进程展开和教学效果具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