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梅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新疆 库尔勒 8410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化学教学的课堂效果以及课后的一些活动也渐渐丰富了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操作方式简单,还能够清晰地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效整合起来,从而帮他们形成记忆链条。其次,应用立体型以及更加直观形象的思维工具,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包括物质的性质、化学式、颜色、化学方程式以及元素符号等,非常繁琐,因此对于学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死记硬背,而是要先理解,等深入理解透彻以后再进行记忆,若是对所学知识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或者没有深刻理解,那么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然而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就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的轻松愉悦,既可以直观地把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又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以及提炼。除此之外,还能够将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的内容系统整理在一张图中,省去了凌乱无章的信息,还保留了化学的重点知识,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效率[1]。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现有的学习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老师要对新知识主动构建。运用思维导图能够给学生提供认知框架,同时在众多的化学概念面前,还可以帮他们建立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结,从而提高他们的精准、独立以及主动的思考能力。把化学老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有效的呈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对化学老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反思,对于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做出改进,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时,有不少老师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不能够正确进行教学反思,也有一部分老师反思的形式以及内容非常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效果[2]。
思维导图是一个整体,它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有效掌握整体的内容,还可以很好地解释基础的知识、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例如在复习化学课文《氧气》这一节时,老师就可以提前将和氧气有关的知识点归纳成三个思维导图,首先,先让学生观看思维导图,让他们区分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不同,在老师的点拨下,一起建立思维导图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和老师的认知是一样的,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促进了他们的理解。此外,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的基础,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具有层次性以及逻辑性。
首先运用思维导图做学习笔记,会使学生更容易记忆以及接受思维导图,而不是比较单一的线性笔记。在学生的脑海中利用所学习的技巧进行记忆,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的清醒,也更加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他们的学习笔记采取“画思维导图”不仅有效训练了他们左脑写字的水平,还训练了他们右脑画线条的水平,在化学课堂中,把所学的知识归类,复习时使用思维导图一目了然。其次,学生利用自己比较喜欢的图形,将自己的思路、对事物的认知进行表示出来,从而实现抽象思维以及形象思维有效融合。长期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增强立体思维能力[3]。
在化学科目中,化学实验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在实际进行实验教学时,很多学生看到实验器材会束手无策,因此,思维导图在化学实验活动中就会显得更加重要。老师在上课之前,就要利用思维导图将实验的器材、各项操作事项以及目的等全部绘制出来,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实验的全部过程,确保实验活动可以顺利的进行。其次在实验教学中,化学老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和借鉴,不断地培养他们绘制实验导图的习惯。比如,在操作“酸和碱中和反应”实验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绘制好的思维导图,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欣赏,从而逐步明确本节课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步骤及操作方法等,从而有效改善了传统的实验中学生束手无策的窘境,使得化学实验活动能够更加高效率推进。
初中化学知识点比较细碎,教学内容也比较多,并且还比较分散,所以就需要对每一节的知识点总结和梳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对于有的知识点比较模糊的,就要在课下时间进行巩固和复习,有效的解决课堂当中不会的问题。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标记已掌握的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这样在课下复习时,就可以重点复习没有搞懂的知识点,其次也可以进行标注该节课的重点,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用图形的方式进行连接起来,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从而形成更加直观的化学知识内容以及结构。
化学老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正确使用思维导图,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有效发挥出思维导图作用,才能提升化学课堂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在老师熟练使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能力,让思维导图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同步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