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茜 陈思如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附属幼儿园,四川 成都 610100)
既然家长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未来发展,在全新的教育格局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幼儿园教育的相关要求对家庭教育活动的价值、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来看,有关教学工作开始向着“小学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否会对教学活动的变化产生新的影响,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教育问题。
幼儿园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始点,更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与学习素质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为展现有关教学工作的启发价值、管理价值,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为第一参考对象: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用,更要有趣。要展现幼儿园教育的人才培养价值,就必须贯彻以“寓教于乐”为核心的教育方针,在保障幼儿的活动空间的同时积极推动幼儿教育。
但从当前的教学活动来看,部分家长的功利思想、攀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幼儿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家长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推动幼儿园教育向着小学化方向发展的主要“罪魁祸首”。一些家长打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发起复杂的文化教育活动,强行剥夺幼儿的活动时间。在文化理论的重压之下,幼儿的活动欲望与活动兴趣被繁重的文化学习任务所压制[1],当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后,其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成熟”将其与其他幼儿分离开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依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所作所为对于幼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家长向其他幼儿家长炫耀“自家孩子”所取得的进步时,家长的攀比意识被激发出来,正常的幼儿教育活动变成文化教育的第一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望子成龙”的教育观念成了推动幼儿园教育表现出小学化特点第一“元凶”。
家长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并非只会对有关教育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家长独特的教育观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发展,保留幼儿园教育的童真乐趣。受到现代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家长逐渐意识到“童真”“乐趣”对于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其并不会对幼儿发起过度干预,“引导幼儿边玩边学”成了家长的核心教育理念,“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是家长所推行的第一教育标准。在这种“半放养”的教育模式下,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所带来的学习压力趋近于零,幼儿的成长宗旨并非在于“父母的预期”,而是完全受到个人能力、兴趣的支配。在不对幼儿进行过度干预的情况下,幼儿能够围绕个人的发展态势与综合能力逐渐成长,其文化素养的发展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规律与生理规律。在这一科学的教育模式下,幼儿成为“人上人”的可能性虽然无法得到保障,但幼儿却能够拥有一个完整而快乐的童年。
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影响教学活动发展的直接因素。部分家长以成人的视角审视儿童的生活,在对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文化水平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其认为,物质上的富足与社会地位的崇高才是保障幼儿快乐成长的第一标准,从而将自己已经取得或尚未达成的目标强加在幼儿身上。在家长的严格管理下,学技能、考高分成了幼儿接受幼儿教育的第一行动目标,幼儿教育并不能为幼儿带来思想上、情感上的快乐。
针对这一严峻的负面问题,教师应尝试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从根源上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负面问题。一方面,保障正常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在教学活动中控制文化教育、游戏教育、技能教育、体育教育等教学活动所占有的比重,保障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针对家长开展幼儿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引导家长分享自身的教育理念,并对家长的教育管理方法进行调整。部分家长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成就,其渴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无可厚非,对于该类家长,教师应帮助其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保障幼儿童年活动的完整性,避免教育活动的操之过急。对于普通家庭的家长,教师应对“精英化教育”的成本、要求进行分析,避免家长盲目发起过度的家庭教育管理活动。教师应积极控制教育活动,通过对家长的引导改变教学方式,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发展的负面问题。
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管理方法的引导,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所发起的教学工作中可能存在着教学活动复杂、教学任务难度过大等问题。家长所发起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尝试与家长建立即时性的沟通互动,依靠家校互动理念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
教师可通过家访、线上交流等方式与幼儿家长建立沟通。一方面,及时反馈幼儿的发展态势,帮助幼儿家长掌握幼儿的成长特点,从而对家庭教育方法进行修正。另一方面,教师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结合网络渠道对幼儿的成长特点、心理活动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家长以更为科学的方式了解幼儿。在全面掌握幼儿的成长态势之后,家长能够从幼儿的情感需求、文化教育要求等角度调整教学观念,家庭教育活动的正面价值能够获得保障。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大负面问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这一教育矛盾。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幼儿教育工作人员应积极尝试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管理,依靠对家庭教育活动的合理干预,保留幼儿园教育的原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