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展源
(广东省五华县龙村中学,广东 五华 514447)
在有效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结合信息技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方法,能够让学生提高对于物理实验的认识,同时也保证了教师有效的开展实验教学。在实践分析过程,本文结合具体实验教学内容,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课堂引入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有效阐述,能够全面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针对高中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物理教师应该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的兴趣,如何利用实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进而有效对物理学科教育实施改革。当前,物理教师要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知识教育的科学化。通过整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物理教师还可将实验教学的模式加以改变,强化学生主动探索实验知识,进而在实验教学课程打造中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作为物理教师要整合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并把复杂的实验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出来,以此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物理实验的情境,除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外,还能够切实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此,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活动中,必须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做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并让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能够融合起来,进而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里观察实验,总结出实验的规律性。
如在开展“自由落体运动”这部分实验教学过程,若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展示会占用大量操作时间,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构建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情境。该部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确自由下落的快慢与所受重力无关,要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特点,该部分较难理解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视频中纸片与小钢球同时下落,学生观察下落情况,学生看到的是钢球先落地。随后教师将纸片揉成团状,在进行二次下落实验,学生会看到两者几乎是同时落地。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其他因素,同样进行多媒体实验教学,使学生观察到实验的每个细节,这样教师通过进一步教学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落体运动特点的总结,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利于快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和规律。多媒体演示实验后,教师在开展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提高了对于物理难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有效的多媒体情境构建,保证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用过去教学方法来做物理实验教学,教师通常无法在教学难点上突破。这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辅助,一方面能够把抽象的实验内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学生有效解决物理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内容。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让物理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进而为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机遇。
比如,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的教学,物理教师若是用以往教学模式,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实验工具操作实验,无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实验规律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生实验起来很难。为此,物理教师可从信息技术方面来做教学工作。第一,用课余时间,教师制作生动有趣的微课,然后把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内容制作进来。第二,学生可自己对微课进行下载,并且提前做好学习,增加知识熟悉程度的同时,还能记录不明白的地方,待上课时再向教师或同学请教。第三,物理教师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实验的时候,可帮学生将难点突破,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解惑答疑。第四,教师利用微课制作,可让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实现融合,大大提高了高中物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让实验信息资源得到丰富,为学生自主实验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探究流程的模拟模式,进而为学生克服了因为实验仪器,材料不全等问题,致使实验没办法开展的困难。而在实验进行中,应用计算机做实验数据的记录,可以让学生的时间得到节约。比如,学生设计表格用Word或Excel等计算机工具来记录实验数据,并且运用信息分享技术达到共享实验资料的目的。
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将信息技术引进来,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帮教师做好学生的因材施教,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效果。比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完知识点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实验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课外实验内容,课下会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可用信息化网络获得关于教师布置的教学资料,再让学生有效结合实验内容,不断有效的探索知识点,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总之,随着物理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师通过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方法,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效率,利于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科学的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希望通过以上阐述,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物理实验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