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丽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二中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中学历史教学中科学应用经典影视作品是中学历史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趣味性的根本方式。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需立足经典影视作品的趣味性、引导性、拓展性等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方案,实现中学历史教学在当代教育中地大跃进。本文将以三国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课前导入的过程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在此环节中应用的经典影视作品应当以有趣为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选择以野史为背景而创作的经典影视作品,因为这类故事一般都是站在独特的历史视角下分析历史人物的命运以及历史事件的偶然性。
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更是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英雄描写得非常立体。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可以选择关羽这一人物,播放历史剧《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刮骨疗毒》的经典影视片段,真实历史上,关云长当然没有刮骨疗毒,但这段影视作品的描写无疑是将关于的大丈夫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华佗精湛的医术展露无遗,影视剧中“关羽刮骨时与人对弈,疗伤局罢之后,一碰石凳而见其碎成齑粉”的片段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会思考“刮骨疗毒得有多疼啊?关羽是如何忍住的啊?”不禁产生想要了解关羽的想法。总的来说,课前导入主要是利用野史故事中的传奇情节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先不论历史真假,学生自会产生想要了解的念头,这样就能引导他们带着问题积极阅读教材内容,引入课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插穿经典影视作品可以有效引发学生思考,前提是需要教师灵活科学的应用经典影视作品。所谓灵活即能够以经典影视作品引出教材内容,并提出引导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所谓科学性即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教师的可从分析历史人物入手引入历史知识,播放历史剧《三国演义》中《曹操马踏青苗,割发代首》的经典影视片段,以有趣的故事引出问题:“曹操颁布法令,马踏青苗者斩首,但为何自己违反该法令之后却可以割发代首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曹操是一个会作秀的政客,通过割发代首免去死刑,但也有的学生说古代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发是对人极大的侮辱,所以曹操选择割发代首是忍辱负重的表现。通过讨论,大家根据这段影视情节就可以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以及古代的文化观念,提升历史人物分析能力。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经典影视作品是激发学生想象思考能力的好方法,以“小情节”处引导学生思考“大问题”,体现教学引导性。
将经典影视作品与教学难点相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传统历史学习中,学生在解读历史材料时只能“凭空想象”,从而产生很多问题,而经典影视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历史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的“想象”落地,许多教学难点就可迎刃而解。
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大家对张飞的样貌不甚了解,只能从文字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中觉得张飞是一个“丑男”,继而主观臆断:张飞定然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只是一介莽夫。教师可播放历史剧《三国演义》中《张飞据水断桥》的经典影视片段,先让大家对张飞的形象有所了解,尽管张飞是“丑男”,但“命手下在林中鞭马扬尘”“据水断桥”的情节也显示张飞也有一定的谋略,这样就能让血生结合影视剧片段正确解读历史人物,避免陷入“主观臆断”的错误分析中。
总的来说,利用影视剧构建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的想象有所依凭,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时也容易通过“联想记忆”而将其记住,并且还能客观、细致、全面分析历史人物,避免受到错误经验的影响。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教学引导模式作为科学应用经典影视作品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中学历史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时代的教育引导模式需以解决传统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为基本切入点,融合经典影视作品,立足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穿插引发学生思考,难点融合加强知识理解这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分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