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

2020-12-07 16:51:38刘洋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刘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二中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初中德育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研究课题。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方式需以结合社会主流文化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的个性化、全面化应用为核心,从而提升教学工作成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就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鲜活、动人、直观、有趣的教学形式为核心教学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想认知,融入行为教育引导学生产生生活、学习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作为中国人应当为自己国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骄傲。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的道德准则,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对人的尊重、价值、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体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故只有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教育全体国民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才会愈发明显而强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性质分析可知,其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关系紧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学习、生活规则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规则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好学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为社会做贡献以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美好,挖掘并实现自我价值。下面,笔者将以《守望精神家园》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具体如下:

(一)传统文化学习

比如在教学《延续文化血脉》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围绕“文化血脉”关键词,历数中国历史长河中那些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分为音乐、绘画、书法、人文思想、传统民俗等等,并通过这些传统艺术、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总结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强化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生活规则学习

比如在教学《凝聚价值追求》时,教师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融入生活规则,所谓生活规则是广义的,包括法律法规、公序良俗、道德准则等等,以“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为核心,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规则对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形成规则意识,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人。

(三)引导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式,从文化学习和精神培养两方面入手,教师需引导学生参加如下活动:首先是参加公益性社会活动,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可参与社区环卫、绿化环保、敬老爱老等活动,通过集体性活动感受劳动奉献的喜悦以及被他人承认赞扬的快乐;其次是参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比如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清明节烈士扫墓活动、中秋节做月饼活动等,体味中国民俗节日的深刻内涵,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然后是参与国庆、父亲节、母亲节等重要活动,开展“我为祖国唱首歌”“爸爸妈妈我爱您”活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高唱,为爸爸妈妈的辛苦付出而感恩,培养爱国爱家之情;最后是参与爱心救助活动,帮助孤寡老人、贫困儿童、残障人士,培养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作为人的善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教师需通过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克服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短板,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所以,初中德育教师应当在新教育时代中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和内涵,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优化教学方式,立足传统文化学习、生活规则学习、引导社会实践进行积极的教学探索,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积极的思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