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20-12-07 16:51:38李勇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李勇

(重庆市巫山县双庙小学,重庆 40471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理论教育开始转向素质教育,抽象理论开始转为客观物象,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应用方式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围绕生活经验与生活材料发起数学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客观物象中发现全新的数学知识,能够为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带来新的灵感。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

教学生活化已经成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当前的教学成果来看,教学生活化理论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辅相成,其为学生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教学生活化理念允许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已经积累的数学经验在课堂上重新表达,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摆脱了对数学教育活动的抵触心理:在发起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依靠生活经验、日常见闻解决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够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其实用价值在学生的世界中逐步展现出来[1]。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落实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育的任务、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除围绕理论知识落实教学工作之外,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影响技能,依靠学生的主观意识展现数学理论的实用价值。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发挥情境的引导价值,依靠情境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放大,依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位置》的相关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针对有关于位置的理论知识提出思考问题,结合教学环境将学生导入到对应的教学场景之中。在教学环节,教师利用问题进行提问:早晨起床,你要向哪个方向前进才能到达学校?并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回答[2]。在对家的位置、学校的位置进行回忆之后,学生会结合“左”“右”等方位名词做出回答。在得到学生的答案之后,教师进行追问:仅仅依靠“左”“右”等位置就能到达学校了吗?如果沿着某一方向一直走下去,能够从家中到达学校吗?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会意识到答案当中的疏漏,并对有关问题进行重新整理:除结合“左右”等方位名词说明位置之外,一些学生还会利用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来表明方向,并根据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如“从我家赶到学校,要先向东走200m,再向南走150m”。依靠生活情境,学生能够重新回忆有关数学知识,针对数学问题给出一个更为全面的答案。

(二)结合生活化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其以完成教师所下发的教学任务、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为第一目标。在这一片面的数学学习思想下,学生的数学技能很难获得针对性的提升。依靠生活化问题在数学课堂与教学活动之间建立连接,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必将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带来新的灵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生活化问题推动生活化教学的发展,依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学习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环节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进行讲解,并将教学环境扩大到整个生活当中,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与正方体?结合你的学习经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是什么?结合观察经验,学生对有关问题做出回答:火车车厢、大楼等物体都是长方体,粉笔盒、橡皮属于正方体。在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学生指出:长方体中可以出现正方形,但正方体中绝对不存在长方形。在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依靠个人的观察、记忆解决有关数学学习问题,其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的效率将不断上升。

(三)活用生活化材料,营造生活氛围

生活化材料是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第一载体,不同的生活化材料承担着学生不同的记忆,其能够从思想、情感等角度唤醒学生的数学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重新掌握理论知识[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将生活中的可用材料带入到课堂当中,依靠“生活中的记忆”为学生创造参与生活化教学的良好环境。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教学为例,将生活化材料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如“超市营业额统计图”“中国人口增长图”等。在观察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有关数的变化情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教师提出对应的思考问题:折线统计图具备怎样的优势?结合先前的观察经验,“数据展示更为直观”这一定义脱口而出。在对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将有关理论重新带入到数学情境当中,进而得出更为全面的学习经验。

结语

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落实生活化教学,除保留教学工作的基本影响价值之外,教师还应不断尝试将生活材料、生活问题带入到课堂当中,引导学生在提问、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数学知识,依靠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的不断接触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