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所谓互动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并增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得到增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培养,为其日后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打下夯实基础。因此,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互动教学进行有效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逐步提升。
要想确保互动教学能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被有效应用,首先需要数学教师能够注重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而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为其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保障。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 解三角形》中“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节内容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需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以往学过的“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相关定理进行回顾。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新知识引导,逐步引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相关内容;当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验证。在验证时,有的学生的验证思路并不清晰,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询问学生是否记得圆相关定律,再次互动中学生会想到可以借助圆完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验证。
通过这种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对旧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使得学生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进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1]。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对学生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问题,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呈现出来,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数学课堂。因此,也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激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只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提点,使得互动教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中“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节内容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是一只鱼》这首歌曲,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紧张情绪会被缓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这时,数学教师趁着学生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对学生进行提问:“歌曲好听吧!那鱼没了水不能生存真的是这样吗?”这时学生会回答:“对!”借此数学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水就是鱼的必要条件,以此加深学生对“必要条件”的理解。当再讲解完充分条件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命题问题,大家一同探讨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2]。
通过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疑问也能够得到及时解答,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要想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教学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除了需要数学教师能够注重上述两点教学策略以外,还需要数学教师能够注重互动评价的开展情况,促使学生在互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他人的优点,进而使得自身能力及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数》中“1.1 任意角和弧度制”这节内容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与“角”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邀请学生回答之前所学过的与“角”相关知识,如如何测量角、1°角的定义是什么、弧长公式是什么等。当被邀请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该名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其回答内容进行补充。最后,由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效率,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3]。
在新课改视野下,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运用,以此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突显出来,进而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得到充分调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也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对上述教学措施进行有效运用,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为实现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