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歆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 大连 116100)
服装款式图的绘制,是服装设计师的必备技能,是设计理念的主要传达方式。服装款式图课程教学中,有诸多知识点问题存在,看似简单却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技巧的知识点,却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难以熟练掌握。为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掌握绘制工具与技巧并提高效率,笔者分析了常见的服装款式图教学问题及针对性改进策略。
服装款式图是由服装设计师通过简练的线条完成服装内部结构及外部轮廓的勾画,用平面形式将服装款式展现出来的图画。在绘制服装款式时,无需借助人物完整性的描述服装,仅需通过服装本身将款式造型、装内部结构特点、部位详细比例及设计细节等清晰展现[1]。通常情况下,服装款式图需要表现服装正背面,且要采取放大的方法表现局部细节,同时要配有文字说明,以便将效果图内人体立体形态引发的透视问题弥补,同时还能将衣服被遮挡部位完善,使服装款式能有更完整且具体的表现。
服装款式图有动态与静态,服装穿着状态的款式效果便是动态款式图,服装平铺效果的展示图则为静态款式图。款式图中,表面各部位通常都不会详细标注尺寸大小,在绘制服装款式时基本都是以服装穿着效果为根据对服装长、宽比例进行判断,这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面对服装长度问题时能够较为容易的把握,然而掌握服装横向长度的难度却较大。由于服装宽松度会对横向宽度构成影响,所以绘制款式图时频频出现被真实现象覆盖的情况。
绘制服装款式图中表达服装零部件时,部件造型、比例必须于设计效果相符合,且要保障合理的结构位置。如衣领款式造型时,衣领翻折的情况及变化可用造型线加以表现,衣领的厚度变化状态同样如此[2]。而裤子造型中,口袋、裤子缉线都能将裤子款式造型改变。学生在绘制款式图时基本都会出现肩线比领线低或高的情况,此时的服装款式显露出一种滑稽感,因为绘制肩线时基本都是平行样领围线的。学生学习中基本都会忽略细节表达,如衣服前门襟表达,衣服零部件口袋、领子的细节表达,纽扣和纽洞的正确表达等,这一系列细节的不严谨,都会导致款式图效果受到影响。
服装款式图绘制中,多数学生会用同一支笔完成整个绘制过程,然而服装的线条通常划分为褶裥、省道、缝纫线、外部轮廓线及分割线等,倘若仅仅是用一支木铅笔进行绘制,较为细小的服装内部线条用偏粗的笔尖绘制时,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多数学生发现没有绘制的位置时就会省略;而偏细的笔尖绘制出的线条,服装整体呈现出单薄的感觉,且力度感、面料厚度感缺乏。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参考现实中的人体比例,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缩略人体模板的制作,制作的模板尽量与真实人体相符合,同时保证远比效果图人体更丰富。而学生学习时,也要对男女及儿童模板的比例予以关注,切忌混淆。反复练习做到熟练后,教师便可更换教学方法,具体为:将肩宽设定为a,以服装的具体类型为根据将衣长确定。如T恤衣长或正规西服衣长一般都是1.5a,短装外套服装衣长通常情况下是与肩宽a相等的。确定下装时应以腰宽为根据,将腰宽设为b,则有3a的全长裤(裙)、2.5a的七分裤(裙)、2a的五分裤(裙)、1.5a的短裤(裙)、1a的超短裤(裙)等。
在服装类别讲解中,教师应当分别进行,将每类服装设计重点、绘制要求突出,如西装、衬衫领型、袖型正规表现。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易犯的共同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及时予以解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此外,服装某部位有图案时,教师应为学生介绍图案的工艺手法,并让学生观察服装上的图案及使用了什么工艺,加深学生的理解[3]。而在服装款式图绘制中,应要求学生尽量往大一点的方向绘制服装图,以便更清楚的表现各部位的细节,并避免学生因空间位置不足而省略细节的情况。
事学校在编排服装设计课程时便需要在学生完成制版、工艺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服装款式图,帮助学生了解褶、分割线、省道线、各种缝制手法,懂得其形态与粗细的区分方法。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绘制中采取多种线条,如用最粗的线条绘制外轮廓,中等粗细线条绘制褶裥和分割线等位置,最细线条绘制复杂工艺细节、缝纫线迹,如此即可绘制出具备层次感和清晰款式的服装图。此外,要将服装类别及面料准确区分,合理选择线条。内衣、毛类等服装,要求款式突出具有曲线感、起伏感和圆顺感的线条,且应做到内部细致精美的线条;西服、衬衫等具备庄重感的服装,突出平整顺直的线条。
服装发展历程中,服装款式图绘制所占据的地位相当重要。纵观现有的服装款式图绘制教学中,依旧有一系列问题存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帮助学生熟练把握绘制服装款式图的技巧,教师就应当密切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足与缺点,并教授正确的绘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