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璇
(德州市庆云县常家镇后田小学,山东 滨州 25190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完善。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多教学目标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实现的,学生无任何的独立思考的空间。相反高效性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成了学习的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亲身的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将原有的死记硬背转变成了投入性学习,这与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是完全契合的。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生长和发育的形成时期,玩是他们的天性,很少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但是,并不是学生不喜欢学习,而是没有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让他们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为此,教师要发挥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我是男子汉》这一课时,在课堂开始时采用如下情境导入:首先,问学生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吗?这样会吸引很多学生的兴趣。其次,在问学生对男子汉的理解,自己在家中是不是男子汉呢?这样学生会结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积极回答自己对男子汉的理解,甚至一些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家中的表现。再次,再引出一个6岁小男孩在爸爸不在家时主动照顾妈妈的故事,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引出整篇诗句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品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广发普及,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与交流途径,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我们想要了解的信息与知识,但其中却存在着各种虚假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所以,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了解,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后,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让学生思维的花骨朵儿竟相绽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在教学《跳水》一文时,有个学生就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孩子除了跳入大海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各种奇思妙想纷纷涌现。这不仅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追求“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质量,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我们只要认真努力学习,善于发现问题,针对低效和无效找准对策,不断在反思中前进,相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定会得到落实,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一定会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