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 张家口 075400)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生活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强化语文素质,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道德层面的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德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引导的工作,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地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到日常生活中,在语文学习中贯彻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思想。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可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是一个人文性学科,在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分析一篇文章时,不仅仅要分析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更要把握文章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把握好立足点,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涨到切入点,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进行指导和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格。教材选择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创作,是作者有目的的情感表达。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或直接体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体现文章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等,更重要的是作者以此折射文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课文题目,并借助题目中蕴含的相关德育因素,在导入课题之时,相机巧妙地进行相关的品德教育,实现夯实语文素养的同时突出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因此,中专语文教师在运用情感教育功能时,应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背景中。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从教学内容的情感表现方面出发,以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表情、饱含情感的语调、心境以及在课文指导下做出的提示性动作、表达的语言等,都能够为学生设计一种温馨融洽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语文思维的同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期待。一旦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他们就会自主从情感的道路上亲近作者、走进课文。
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教学科目,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可以仅凭语文教师的课堂说教,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影像视频等内容,构建良好的情感氛围。例如在讲解与山水美景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影像,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情感,使其感受山水美景的迷人之处,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感,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成长,进而完善学生人格,达到提升中专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排演一场情景剧,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过揣摩把握理解人物的性格,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是作家叶圣陶的感悟。学生侧重于感性思维,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创建生活场景,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认知,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引起情感的共鸣,那么一定能让学生受到真切的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还是课堂教学,所以,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思想道德知识,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主题,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同时加以适时地引导,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再者,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题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德育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知识,发挥德育的道德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道德觉悟和政治素养。加深文本解读。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品德高尚的人对话!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德育功用的课文比比皆是。例如《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先生记叙他与母亲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无私的母爱;《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用童话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利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只要细心发掘语文教学和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语文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之,语文教学要和德育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才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谱写出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