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遇到短期困难,很多企业内部信访主体对象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近几年来我国扶贫解困工作的力度加大,原来那些优抚对象、老幼病残、贫困户等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而一些在职职工、离岗退养人员、退休返聘人员以及棚户区改造群体则成为现在参与信访的主体。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运用在各个领域,“互联网+信访”也成为了目前信访的一种重要形式。除了信件、电话、个别登门、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传统信访方式外,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通过朋友圈、公众号或发帖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组织号召和实施信访活动的主要方式。网络的虚拟化更利于匿名投诉,投诉人方便了,却给企业信访稳定工作证据查找和案件处理带来了更大难度。
信访扩大化趋势带来了影响面的扩大,企业经营形势严峻,职工工资下滑、年终福利取消等,造成不稳定情绪的职工群众人数明显增加,基层信访工作摸排工作范围加大,无形中增加了信访工作压力。矛盾的协调解决难度逐渐加大,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与和谐稳定。
企业党组织是信访稳定工作的直接领导,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对信访稳定工作负有的主体责任,把信访稳定工作列入党委和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不是挂名虚职,而是真负责任。企业党组织要督促各级领导对所管辖部门的信访稳定工作担起责任,各有侧重,确定承包对象,并且要做到严格考核。信访工作的主体责任人要经常与各基层单位互通情况,及时掌握党内及广大干部职工家属人员的思想动态。共同分析舆情,科学研判形势,拿出可行措施,检查处理结果。
信访工作要充分借助信访联系部门和群众的桥梁作用,搭建和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职责,强化组织协调机制。认真做好群众信访事项的登记、告知、受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信访”的新形式,在坚持热线电话、邮箱、传真等媒介的基础上,建群进群,广闻博录,深入交流,以此来拓宽信息来源、畅通信息渠道,掌握群众最直接、最真实、最广泛的诉求。信访工作要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深入到基层,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通过经常召开特邀监察员和义务监督员联席会议,来研究企业中民情动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严格执行信访稳定工作接待制度,做到“八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水解渴,一颗诚心相待,一番耐心接谈,一心解决问题,一声慢走相送。落实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办结反馈制和过错追究制。坚持做到谁主管,谁负责,杜绝矛盾上交和推诿扯皮。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做好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各个部门的高质量工作上,信访部门也要规范自己的工作,提高企业信访稳定工作质量。
我党和政府提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以来,明确提出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法治建设的观点。运用法治思维规范信访工作势必推动信访改革的法治化建设。对遇到的信访问题首先纳入法治思维来考虑,抛弃“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的习惯性思维,“信访难题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提升来访接待服务质量,促进信访事项的高效解决,彻底扭转走访上行的态势。
务必重视群体性事件的研判及处置。充分重视有可能出现群访苗头的个访,避免事态升级为群访。我们还要增强预见性和敏感性,对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早掌握,建立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使用机制。第一时间报告,即时发出预警,派出得力人员迅速处置,切勿因见事不明、反应迟缓,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激化,酿成重大事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已经成为举报投诉的主要渠道,网络信访的易行性,使得网上案件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来信来访。我们要投入大量时间来查阅、甄别、处理和回复网上信访案件。网络投诉信息的透明度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网上反映问题不拖、不等、不靠,优化办理流程,严格时间界限,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回复,真正做到善用网络、善待网民、善管网情。
强化属地责任、依法逐级走访、依法分类解决问题是提高企业信访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群众来信来访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是对党组织和企业领导的信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信访接待工作是保持党同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体现,带着责任和感情办理好职工群众的每次来访和每封来信,有效传递群众诉求,规范完善来访来信的登记受理、转送交办、办理、送达、督查督办、公开等各环节工作,依法依规分类处理,全面推行精细化办信,规范化服务,及时就地解决好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