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粤剧深入基层的重要性

2020-12-07 16:51:38苏碧瑶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苏碧瑶

(丹灶镇文化站,广东 佛山 528200)

一、粤剧深入群众的可行性方法

作为一个粤剧基层工作人员,要自身有粤剧的专业硬件外,还要换位思考如何把粤剧这艺术送入千家万户中。一个高雅的艺术,没有普及到群众的支持和热爱,很难维持下去。如何让粤剧深入到群众中,需要思考不同角度中区探索和实践。例如广东省曲艺协会在各地区文化单位中开展宣传了一套关于粤剧身段的锻炼操:“粤韵操”并让各镇街的学校教师、各镇街文化单位的基层工作人员、协会骨干等学习,让这套融合了粤剧身段的锻炼操能受到更大的推广和宣传,从而在经过努力的将来能有老少在假日里能一起做操的格局。也可以倡议在各基层文化单位,以发掘新人和培训曲艺协会骨干为目的,举办粤剧的少儿或成人身段训练班、成人唱功训练班、成人民乐(粤剧伴奏)训练班等一系列能进入群众的培训班中宣传粤剧,让更多人爱上粤剧。在吸引新人的同时,也要举办一些活动活跃粤剧的老成员。在广东省这么多地区的业余粤剧队伍中,当地基层文化单位除了每个星期的常规活动外,可增加举办每季度一次的粤剧节目展示活动,让他们在不断的排练和交流学习中进步并提高,才能达到业余粤剧团队的不断提升和兴旺。在粤剧培训班里,可让学习粤剧的新人与骨干多交流接触,逐渐让新人加入到业余粤剧的团体中,壮大粤剧年轻队伍,加强队伍的力量。在地方的协会团体发展成熟时,可举办多谢比赛,锻炼协会团队,达到发展更多群众喜爱粤剧,学习粤剧。在利用协会的同时也可以共享资源,如曲艺协会可穿着粤剧的戏服,为摄影协会提供模特的资源,让摄影协会拍摄拿去比赛或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协会互相交流和宣传粤剧的局面。

二、粤剧进校园的重要性及方法

教育从娃娃抓,粤剧进校园刻不容缓。前有广东省粤剧院与中小大几类学校都有合作并取得不俗的成绩足以证明上过粤剧体验课的在校学生虽不分年龄但都有一种被粤剧吸引的新鲜感。小朋友是喜欢精致的服装,中学生是喜欢逼真的道具,而大学生则更喜欢粤剧的舞台呈现及历史底蕴。在列举的例子中,足以体现了粤剧在进入学校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粤剧进入校园,需要政府为支持后台,学校为载体,当地文化单位搭建平台提供学生零距离接触粤剧。小朋友了解粤剧或者再深一步学习粤剧,家里的父母也就跟着一起接触和接受,再加上老龄观众类的爷爷奶奶助阵,能让粤剧更容易进入每家每户,把粤剧推进群众中就更加得心应手。一般来说,在戏台上如果能看见小朋友出场唱粤剧,台下的观众大部分会热烈鼓掌和鼓励,台下的小朋友也会有视觉冲击,被台上的小朋友所吸引,正视粤剧,更有深一步去学习粤剧。戏曲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戏曲演员要求需要时综合质素,培养小朋友学习戏曲能提高整体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身段能锻炼身体,学习唱功能锻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学习粤剧音乐伴奏的乐器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心等等,融合现在的教育,在德智体都能全面提高和发展。学校可与当地文化单位合作创办以粤剧为特色教育的课外活动,利用学生的阅读课时间去进行。既提高了小朋友的艺术修养与见识,也同样可发掘粤剧人才,达到从小培养,长大成才的目的。

三、粤剧的推广及宣传

近年,各粤剧院团不断有互联网线上互动+线下粤剧展演、授课等活动的形式推广宣传粤剧,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让粤剧观众开始低龄化,不再是以往清一色的老人家进剧院看大戏。因今年疫情,各地取消了聚集性的活动,一度各地迎来文艺寒冬。在这关键时刻,各粤剧院团绞尽脑汁,推出了线上“睇大戏”、粤剧演唱会、粤剧K歌直播、粤剧经典大戏回顾、“粤韵ONLINE”线上演唱会之“粤·跨越”等互联网的新颖活动,让更多不同爱好的年轻人关注、观看粤剧。我作为一名95后的文化基层工作者,希望粤剧能更加接地气,把宣传工作传入更多的文化圈子。线上宣传方法:如官方的院团进驻年轻人喜爱浏览的“bilibili”、抖音、5sing等平台,把粤剧文化魅力让更多年轻人关注,观看。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多举办以“快闪”的形式展示粤剧行当,广东音乐,剧目节选等,让更多的群众零距离接触粤剧,达到人人都认识、热爱粤剧的目的。线下的方法:在90、00后的年轻人中,可举办“我最喜爱粤剧人物cosplay大赛”,以二次元装扮为突破口,让年轻人从粤剧人物的装扮、性格分析等到关注、了解粤剧的发展及来源,通过比赛宣传粤剧,从而引导年轻人喜爱粤剧。也可举办原创“数白榄”battle大赛,以粤剧的节奏,带出时下流行的粤语rap,让关注的年轻人深刻了解粤语文化,学会粤语声韵等,从写白榄为切入点学习粤剧创作,发掘创作人才,同时也让不同的文化圈关注粤剧,推广粤剧。在美术方面,可举办“粤剧最具代表性的卡通人物”征集大赛,通过不同的画手笔下,筛选出30个代表卡通人物,制作出周边的产品。也可以把人物印刷在茶杯茶壶、扇子,笔记本、文具盒、服装等物品上,可作为岭南旅游手信,学生的日常用品、收藏爱好者的珍藏物品(特指限量发售的粤剧周边产品),在宣传推广粤剧之余,也加快融合到文化产品中,做出属于岭南特色的文化品牌。

相信,粤剧在众人的不断推广及宣传下,必定有更多人来关注,喜爱,学习及传承。全球只要有粤语的地方,粤剧便生生不息,繁衍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