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兴
(张振兴玉雕艺术创作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00)
玉不雕琢,不成器,古人把治玉称之为琢玉,这是玉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工艺艺术。当今的玉雕工艺已经十分的精湛与优美,并被世人所瞩目。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对玉雕工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在新的发展时期,应当重新审视玉雕工艺,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玉雕工艺。
古人把治玉称之为磨玉、琢玉和碾玉,而不是刻玉,这些体现出玉器雕琢的施治方法,同时还体现出玉石制作非常的缓慢,难度很大,必须要保持匠心,去磨、琢、碾。攻玉时,切是切开玉石,磋是通过修制是玉石成型,琢是通过雕琢使玉器形成良好的纹饰,磨是对玉器进行抛光。用作“攻玉” 的“他山之石”,不仅包括粗石可以用来磨玉,解玉砂可以用来攻玉。古人在对石器进行磨制时,发现砂子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并逐渐地将砂子作为治玉重要手段。
对于我国玉雕工艺而言,是在长期治石工艺内不断演化形成的,并单独的形成一个艺术门类,自成体系,具有神秘的色彩。同时经过不断发展玉雕工艺,形成丰富的技法:
(一)浮雕:是一种重要的玉雕工艺,是将图案和造型雕刻在平面上,有浅浮雕于高浮雕之分,前者是通过简历形式,将线纹挖掉,或者将图案外侧轮廓底子挖掉,让玉石有凸起线饰效果。而这一特点通过良渚文化玉琮便可得到体现,都是利用这一工艺手段来对兽面眼、口、鼻等进行雕琢。后者是通过挖削底面形式,促进立体图形形成,并将阴线纹塑形加入其中。这种玉雕工艺在战国时候兴起,尤其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
(二)内雕:是深达玉料内部的玉雕方法,在玉石的内部进行浮雕与圆雕。
(三)圆雕:属于三维立体雕刻造型形式,主要在立体兽以及人物造型中应用较多,特别是商周时期的一些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较为常见。
(四)镂雕:又有透雕之称,镂雕是在雕刻过程当中仅仅对玉料的一侧进行雕琢,穿透玉料进行雕琢,由于玉件当中具有两面相同空间情况出现。如在良渚文化当中玉冠状饰主要采用镂雕工艺。商代时期镂空玉凤扑面变得非常的平滑,显示出这一时期镂雕工艺已经十分的成熟,特别是元代时期,这一技术工艺获得了空前发展,如玉炉顶主要就是采用透雕方式进行雕刻。
(五)俏色雕:是将玉料自身具有的颜色巧妙的进行应用,恰当的划分玉料自身具有的颜色,达到巧做天河的良好效果。
(六)花下压花:是通过多层透雕形式演化而来,玉件制作过程当中,底纹选择细密镂空纹饰,表面的花草与龙纹造型利用半浮雕的技法来进行衬托,使浮雕装饰面形成两三层。
(七)抛光:利用这种方法使玉雕作品表面更加的光泽,润泽经营。
(八)线刻:是通过单线条刻形式设置成花纹图案,有单阴线以及双刻阴线之分。汉代之前,很多玉件阴线都是利用浮浅方式进行限客线刻,通常是通过短线进行连接。
古时候的玉器是通过对石器进行打击和磨制等工艺而形成。石器的磨治主要包括研磨以及切割和钻孔等工艺手段,并在早期冶玉工艺当中被逐渐的吸收过来。在这个阶段制石制玉工艺还没有全面分离,石、玉匠通常在同一作坊中进行治玉,玉匠依然通过对石器磨制,来对玉器进行治理,石器和玉器工艺逐步分化。如红山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还有良渚文化出土的一些玉龙和勾云器型,还有琮、璧上依然存留加工迹象,这一阶段的玉器有着复杂的纹饰和器型特点,表面进行了抛光处理,但依然有砣痕存在,而这一阶段已经有原始砣机磨玉工具出现,并让治玉工艺分离出来,形成独特的工艺。
夏代,砣机是青铜制成,而且是治玉最重要的旋转动力工具,玉件线、面雕琢的更加流畅,具有柔韧和缠绵的效果,这是刀刻工艺很难达到的。春秋战国阶段,青铜砣具逐渐被钢铁砣具所取代,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琢玉工艺技术水平。
秦汉阶段玉匠常常将一些细节舍弃,通过刚柔并济的粗细线条来对玉器的气势与神韵进行展现。碾玉高登出现在隋唐和宋辽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玉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元明阶段,在制作玉器方面显得十分的粗犷,治学态度方面缺少严谨性。清代时期制作玉器方面变得越来越精细,同时还增加了很多制作工序,也促进琢玉工坊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玉器制作在清代获得了巨大发展,这是玉雕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近代玉雕工艺当中,最核心主导地位的是东方艺术,也是我国最悠久的文化之一,越来越被世人所尊重。现代制玉工艺在对传统玉雕工艺进行传承的前提下,又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很大突破于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玉雕艺术方面,形成四大流派主要包括北派、扬派、海派、南派等,这些不同的玉雕流派,在对前代玉雕技艺进行传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相应的突破和创新,促进玉雕工艺不断发扬光大。四大玉雕流派分布在我国不同的地域上,南北方皆有,而且处于我国经济繁荣区域上。伴随电动机、螺机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推进,当前的玉雕在汇集历史文化的同时,并在传承传统玉雕工艺前提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特点,用料越来越巧妙,造型与生活贴近,非常的写实,在俏色工艺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突破,获得了巨大发展。
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昌盛,为玉雕文化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许中国玉文化背景非常的丰厚,赋予了新的内涵。伴随现代科技以及文化的快速推进,玉雕及玉文化发展也会面临很多新的难题,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玉雕工艺,必须要将玉雕工艺的精髓认真把握,并和时代发展脉络相契合,将新的思维与技术融入其中,并通过新的观念进行审视和引导,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预调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