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梅 广西柳州市群众艺术馆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人公,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享受者。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都是为了换取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了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深刻包含着“国家”意识,认为无数个小家共同构成了整个国家,自己的利益和整个社会共同的利益相关联,两者互利共存、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作为一名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将群众的文化活动与整个国家的文化脉搏相吻合,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在经过多次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之后,证明了“舞美”设计是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好帮手。
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整个国家,“向心力”都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这种“向心力”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将群众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与群众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亲近彼此,产生一种团队荣誉感,让大家拧成一股绳。
人才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国家发展创新的关键,我国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我们能够看见,开展“舞美”设计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人才培养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通过实践的检验挑选出文化艺术方面的人才,并且可以根据之后的活动对人才进行培养锻炼,提升其水平能力。
“舞美”设计活动的开展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拓展文化的创作空间,让不同的文化思维相互碰撞,擦出火花,高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激情,让人们感受到文化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群众自身创造了群众文化,群众文化就是来源于基层,取材于现实生活,基本上能够客观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状态。但是由于时代会发生变迁,社会生活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当人类步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如果群众文化一直停留在以前的状态,不跟随时代的步伐发展,不增添新的元素,那么这样的群众文化很多时候无法适应社会的潮流发展而逐渐变得落后,变得没有活力和生命力。美术、书画“舞美”设计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群众文化发展的问题,可以重新焕发出群众文化的生机。“舞美”设计通过文化表达形式的更新,表现手法的现代化等手段,增添群众文化的多样性色彩,为人民群众带来视听盛宴。
“美”可以吸引人,而通过美术教育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其实还是文化主题。在美术、书画教育中,“美”元素是“文化”元素的最大辅助,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因此,笔者建议,要保证舞台整体性和表达性的统一,舞美是文艺活动的辅助性设计,在整体表现中必须严格的贴合主体表演。舞美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因素,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甚至可以将周边环境融入舞台设计中增强观看感受。
“舞美”设计的文化思维是通过美术、书画传达发散出来的,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实践中,不但要清楚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需要从绘画者这方面来考虑,因为绘画者的自身创作灵感也可以很好地吸引观众,也能够让人民群众的文化思维得到启发和转变,这是从文化创作的源头作出改变。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宗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怎样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毫无疑问就是要增添美术、书画“舞美”活动的吸引力。尽量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文化表现,要贴合实际生活,契合当下时政热点,适当增强娱乐效果,运用美术、书画新型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同时降低文化活动的严肃性,让群众在接受文化时更加自在随和,让人民群众在活动的吸引下潜移默化受到文化的影响。
美术、书画教育的开展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工作,也对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和“舞美”设计,要选择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绘画。例如,需要观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一般都要选择在室外进行,因为室外宽阔,思路更加开阔,给人一种流通性强的感觉,让群众的美术、书画才能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