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珍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第四小学,河北 廊坊 065800)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数学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数学理论知识,以数学的方式来思考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数学思维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包括了抽象与概括、分类与对比、综合与分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多种形式。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直接体现和重要衡量标准,更是推动小学生智力发育,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因此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学数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育的需要。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弱的年龄特点,且小学的思维时间较短、思维深度较浅、思维内容较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有效的弥补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短板,加速其心智成熟,对其思维方式的改善和智力的锻炼提升大有裨益。
(二)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都将小学数学的育人目标由“知识型”向“素质型”提升。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育,并非单纯的要求小学生记忆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并能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为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还对小学生深入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理念滞后。部分教师依然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数学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技巧的灌输,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学生的数学思维缺乏有效指导和锻炼。
(二)教学方法单一。培养数学思维,是一项有内在规律性和科学性的工作,其方法也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而灵活多样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方法较为单一,认为培养数学思维就要靠多做题,在题型上尽量扩展,在题量上尽量增加,这种方法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结果是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打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忽视启发和引导工作。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多讲解、多锻炼,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多启发和引导。这方面部分教师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如忽视在日常授课中数学语言的运用、给学生设置的启发性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时间不足,体验不够等,这些都影响了数学思维培养的质量。
(一)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关联性。解决问题是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最为常用的方法。因此要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特别是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关联性。小学数学知识虽然较为简单,但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体现这种关联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知识点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同一问题,这样可有有效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扩展他们数学思维的广度,同时也能够自己将所学知识形成合理的架构。
(二)要注意优化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互动可以促成思想的碰撞,可以启发学生思维的新角度和新方式。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增加课堂互动的时间和次数,只有充分的互动,才可以确保尽可能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只有观点越丰富、越多样,互动的相互启发作用才能更好的展现。另一方面要优化互动的方法,针对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目前常见的课堂互动以口头发言为主。口头发言效率高、气氛活跃,但也存在着课堂秩序不易控制的不足。因此要优化互动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尝试解题思路讲解、思维流程图示、学习感想写作等新方法,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探究氛围。
(三)要注意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的综合化。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而设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往往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起不到作用。因此要注意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的综合化,为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提供足够的空间延伸,让他们在不断探究中,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保持数学思维的高度兴奋,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培养的实效性。
(四)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最终都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各种数学知识和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的真实例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的转化到现实生活之中,为他们的数学思维提供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和学生成长都有着极强的意义,需要数学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模式,以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推动他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