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的意义

2020-12-07 23:20
山西青年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院校

张 琦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200

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就是培养一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关键为工匠精神的培养,还需要充分发挥高职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探索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实践表明,培养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有效的融合措施,能建立起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的意义

高素质人才培养离不开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工匠精神促进了思政教育价值职能的转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工匠精神体现的职业价值和职业技能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根据岗位要求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职业价值观和实际岗位工作中的价值追求相一致,加强思政教育和社会人才培养间的联系,通过融入工匠精神加快思政教育功能的转变,进而提高思政教育效果[2]。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促进了思政教育改革发展,思政教育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明确并承担自身社会责任的关键渠道。工匠精神作为岗位素养中的重要品质,是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将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工作重点。工匠型人才能带动行业内的专业人员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推动整个行业发展,将工匠型人才体现出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品质精神、服务精神等作为高职学生培育目标,是思政教育主要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养成工匠精神,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并能通过融入工匠精神加强思政教育效果。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一种通过实现自我价值而形成的优秀品格,强调培养人格精神,健全个人品格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目标,只有拥有健全人格才能产生端正的职业态度。发展健全人格即是要求个人综合发展,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相一致,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应包括工匠精神相关内容,对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思政教育目标来看,还存在素养培养目标单一的缺陷,尤其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育,只是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功能的要求,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和职业价值观[1]。而培养工匠精神结合到思政教育内容中,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知识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育间的平衡,进而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敬业精神和价值追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思政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教育中,思政教育在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中起到主导作用,决定了高校人才未来发展道路和信仰理念。但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实效性不足的问题,理论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思政课堂较枯燥,不利于学生吸收课堂知识内容。而建立起思政教育内容和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将各个行业中体现工匠精神的案例引进实际教学中,能吸引学生兴趣,实施高效的思政教育,能保证教学实效性。同时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课堂,很好的将工匠精神推崇的敬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岗位精神教育和个人价值实现教育等结合到思政教学中,使得思政教育是从学生全面发展入手展开的,是加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是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保障,使企业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市场。目前中国还没有达到智造强国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工匠人才的支撑作用。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平台,需要高职院校采用更高标准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新教学方式,为社会发展推送优秀人才打下基础。从这一角度看,思政教育内容和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充分发挥高职教育育人功能的关键,能为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条件。

(四)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意味着对从事社会岗位工作的学生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工匠精神作为时代发展主题,在突出高职学生就业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高校教育的高效展开,能培养大量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人才支撑下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来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保障。由此可知,匠人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对经济升级转型具有现实意义,是需要思政教育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注重匠人精神的渗透和传承,形成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的路径分析

(一)营造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氛围

思政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要对工匠精神有一个充分了解,并能通过完善教育手段,营造校园工匠精神氛围,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创造良好条件。思政教师要想做好工匠精神教育工作,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诉求出发,找出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工匠精神的路径,促进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有机结合。一是教师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在观念意识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加深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识,并能自觉融入工匠精神展开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工匠精神相关的培训活动,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引进真实案例使教师深刻了解工匠精神内涵,并将工匠精神结合到自身工作实践中,实现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二)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要想创新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明确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目标,在目标引导下实现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目标定位上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将加强思政教育内容和现实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并明确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型人才为思政教育主要目标,是工匠精神渗透在思政教育中的前提条件;二是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计划[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融合,要从课程计划及内容的完善制定着手,将工匠精神培育课程纳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这类课程的占比,丰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渠道。同时教师可大力开发和工匠精神相关的教育内容,加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力度。

(三)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能促进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内容中。一方面,应发展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打造一个特色工匠课堂,为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优秀品质的培养提供平台。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将特色工匠课堂引进思政课程中,并设置多门选修课,使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工匠精神教材,将相关理论进行划分,有规律的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工匠精神。教师还应结合学生专业来进行相关讨论,帮助学生对岗位工作有一个正确认识,使其专注于自己专业,能主动创造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手机微课堂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如建设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群或QQ 群,将工匠精神相关理论知识、工匠访谈内容等发送至教学群中,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匠人精神是对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高校要创设工匠精神氛围,加快思政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搭建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平台。实践教学中,要发展传承工匠精神的人才教育模式,提高高职学生职业修养,在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的情况下,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院校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