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任务。这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过硬的科研能力,扎实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切实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作出新的部署,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被动的教育局面。同时也要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各方面的斗争和较量仍然十分的明显,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仍然存在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信息网络化的普及,使得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不再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而是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通局面。在带来文化大繁荣的同时,也将一些糟粕带了过来,这些低俗、腐化产物的盛行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西方文化通过影视作品、书籍杂志、网络平台、明星效应等等途径涌入到了中国的文化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渗透,尤其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他们打着“文化互通,文化交流的旗号”,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渗透到青年学生中,试图改变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4G、5G 的到来,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着人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文化的途径。电脑和手机正在蚕食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学生,整天浑浑噩噩的通过手机,通过电脑混迹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各种各样的交友软件都在影响着大学生头脑,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忘记了社会和家庭寄予的厚望,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更有甚者,做出了违法违纪的恶劣行为。
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任务,是校园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工作。但这项工作又很难立竿见影的展现出工作的效果,所以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很难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实处。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有先进的、合理的工作机制才能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高校不能只重视科研建设和学术建设而轻视了思想政治建设。所以,高校的党政干部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证意识形态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大部分任务落到了辅导员、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和哲学社会科学授课教师的身上,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水平。同时,一些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及社科老师的校园地位不高,被边缘化,党政领导不重视这些老师的培养和提拔,导致其工作热情度、主动性不高,这也是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障碍。
大学生在生理上虽然是成年人,但其思想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成熟,看待事物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是波动性较大,这些都对意识形态工作产生了新的挑战。
“0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着“掌上明珠”“小皇帝”的待遇。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问题思考的较少,这些特点就对现阶段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形态工作是致力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理想信念的树立,对于“00”后大学生来说,意识形态教育如果缺乏新意,单纯的说教,是无法打动00 后学生的。
“00”后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质上的满足,文化上的丰富,使得“00”的孩子们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很强。他们乐于探索新鲜事物,接受外来文化,但同时,他们心智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蛊惑和影响,迷失方向。
总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这是关乎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重中之重的任务。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将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