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浅析

2020-12-07 16:51:38张燕明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张燕明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西华县供电公司,河南 周口 466600)

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特点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变电站的发展趋势,在消耗更少资源的前提下,更是维护电力系统能够实现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比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具有特殊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提供数据信息的途径得到大大拓宽,与此同时,部分设备的维护和安装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第二,继电保护装置有灵活性高的特点,大多数情况下,多条线路和多台设备需要调试,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各项装置的结构、原理和特点,面对不同装置采取合适的调试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稳定运行,从而保障智能变电站的稳定性。

二、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建议

(一)做好过程层的继电保护

过程层的继电保护主要是通过对电力系统中母线、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等进行保护,实现降低电力系统运行风险,对电力调度系统实施必要的保护,进而实现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通常来说,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能保证电力系统在发生波动时,保护定值稳定,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但是,在智能变电站中存在着大量一次设备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开关与硬件的分离,保证开关和硬件的相对独立性,进而对变电站母线和输电线路实施保护。在实际的继电保护工作中,可以通过多段线路保护的方式对智能变电站母线和变压器保护进行定义。在变电站主站采样的同时,进行采样数据的实时调整,保证采样数据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二)做好间隔层中的继电保护工作

在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中应该运用双重化配置,并对后备保护进行集中配置,后备保护系统将后备设备的保护和开关失灵的保护为智能变电站提供出来。同时,还应该对相邻范围内的相连线路、对端母线进行保护,制定出有效的跳闸策略。此外,还应该在全站的全部电压的等级集中配置上予以实现,对技术予以调整,适应智能电网的运行情况,并在智能电网的运行情况上,设定出几套运行方案,对智能电网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予以更好地实现。

(三)强化系统的冗余性

通过网络架构的需要强化系统冗余性。构成网络构架需要由三个基础网络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继电保护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针对总线结构而言,设计人员可应用交换设备完成信息数据传输工作,使得接线数量明显降低。但如此一来,系统的冗余度便有所降低。设计应用过程中,只能延缓时间以提高其敏感程度,达到预期要求。第二,针对环境结构而言,环路当中任何一点均可以提供一定冗余,但提供的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设计人员将其同以太网交换设备相结合,便可研发出管理交换设备,换言之便是生成树协议。该结构可以为机电系统的实际工作供应支持系统物理中断的冗余量,同时对网络重构形成一定控制,令其处于一定时间范围当中。

(四)做好环形结构在母线保护装置中的融入

环形结构是一种可靠性极高的结构,在母线保护装置中将其融入进去具有十分优异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结构中的母线保护,其可靠性往往较低,但将环形网络结构应用到母线保护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其他各项相关指标也有着极为明显的提升,同时,在母线保护中环形结构对电气元件的损害较低,因此,做好环形结构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母线保护装置中的融入则成为实现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础。

(五)加强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变电站中,为了更好地确保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必须切实加强对其故障的排除。当前处于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时代,传统的数据、表格和图形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继电保护故障的监视及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需要,所以在智能变电站中还应切实加强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故障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因为整个智能电网的运行难免会发生信息传输的故障,所以在排查错误信息时,应为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在启动过程中形成的故障波和中间节点文件中的数据相同,在利用中间节点文件记录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故障录波的同时,还应采取可视化的方式回放故障录波,从而引导工作人员结合所显示的故障数据信息找出其存在的故障,并结合故障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过程中,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方法有许多,因此,应该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及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进而不断地推动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向着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方向而不断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