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如何加强配电运行管理

2020-12-07 16:51:38张杰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张杰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英德供电局,广东 清远 513000)

随着科学技术、生活水平的发展,配电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发展契机,同时促进配电运行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当前用户对用电的需求及其质量的重视,民生用电问题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促使电力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能源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和社会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供电所作为服务一线部门,在开展配电运行业务过程时,所面对的问题不断增多并复杂化,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运行维护管理上不断出现的问题,同时分析、探讨合理的运行技术及手段来确保配电运维管理的落实高效、稳定,充分为电力企业创造效益。

一、问题

(一)故障多,抢修难度大

由于地域及经济的差异性,城乡配电网络构架差别大,城市多以电缆化为主,乡镇则因居民分散等因素多为架空线路且线路长,跨越山林、河流等复杂地势,易受自然灾害及树木等影响而导致故障停电多发。同时,也因架空线路长期暴露在外,受风吹雨打,设备生命周期缩短、老化等问题而引起故障多发。一旦发生故障,受限于天气及线路走向杂,供电所开展故障排查及抢修复电必会耗费时间长,从而导致用户停电时间长,极大影响供电服务质量,影响居民正常用电并产生社会不良影响。同时,线路架设在野外,为运维人员日常维护增加不少难度,影响运行维护质量及效率,也是故障多发的原因之一。

(二)技术化水平较低

供电企业在10千伏等级的自动化技术建设和改造重视较弱,资源投入相对较低,配网自动化建设未能及时推广应用,配电网网架优化布局推进缓慢,导致供电所在运行维护管理手段中缺乏有效手段,处处受限客观原因,与经济发达区域进行对比,多数区域配电网的综合自动化管理技术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不管是配电自动化设备质量、技术含量或者人员自动化认知及技能水平等方面并不成熟,导致供电所未能快速排查、快速复电。

二、优化措施

(一)完善配电运行环境

针对配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层次,供电所要严格落实运行维护规定,借助无人机巡视、红外测温等技术手段开展配电设备巡视,及时记录缺陷,根据缺陷开展分析、分类,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处理。根据缺陷的分类等级,对紧急缺陷马上组织停电整改,同时对停电区域内设备作停电前全面巡查,发现新缺陷及时纳入消除,同时综合考虑停电区域内是否有新接入工程,也可纳入作业;对于不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的缺陷,应综合各方面资源,将其归纳到月度或季度停电检修计划中,确保一次停电,全线消缺,即可减少用户停电的次数及时长。此外,对于树障且清理难地段应更换电缆或绝缘导线,对临近机械作业或道路地段应设立防碰撞警示及防碰撞措施,如围栏、护墩等,避免外力引起的安全及停电事件。通过上述措施减少故障停电次数,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二)提高运行维护人员技能

结合供电所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特点,作业指导书的应用要求,需要持续开展对配电运维人员的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保证其能够熟悉设备运行原理,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出合理的判断;理论要与实际结合,在理论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开展演练及实际操作,让运维人员能够切实掌握运行维护业务技能。此外,供电所配电运行管理需要做好实际工作的分工,梳理部门涉及业务,根据运行维护人员业务水平等因素,将工作合理落实至每一个人员并设置管理监督负责人,做到任务分明、协同合作、激活整体活力,促进配电运行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持续的提升。

(三)提高信息传递有效性

在供电所配电运行管理过程中,人员技能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等因素必然导致业务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多体现在信息交流不及时的问题,明显的后果是个别运维人员掌握了设备或工作的信息,但是因为未能沟通、反馈,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掌握并跟进,导致设备缺陷未能及时处理引发故障事件,这就形成信息孤岛,因此要根据供电所情况,建立个信息传递及收集管理平台,借助手机及业务会议,及时反馈信息,安排专人收集汇总分析,根据轻重缓急指导配电业务工作有效开展,并每周、每月回顾工作落实情况,安排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而实现运行维护人员反馈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又能及时下达上级工作部署,实现上下联动,责任落实到位。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伴随着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配电网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对于供电所配电运行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难题,例如:降低跳闸、建设自愈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等方面需不断提升解决,因此要不断探索合理技术及措施,不断地提高配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时刻保障用电安全可靠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