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松
(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山东 德州 253017)
智慧城市的概念由2008年IBM公司率先提出,自提出后,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在我国更是掀起了新一代城市信息化建设高潮。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深度互联和广泛覆盖的信息网络,对城市环保、城市公共安全、民生、服务、产业等城市要素进行感知和响应,构建城市信息协同共享的平台,从而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自2011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2011年,住建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年,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覆盖90个城市。到目前为止,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均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在我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尤其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型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涵盖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智慧城市这一词汇主要来源于传媒,泛指通过对不同的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或者对概念进行创新,并集合城市的中枢系统实现服务集成化,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使城市管理和服务得到质的提升,同时保证市民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对于智慧城市最初的定义是数字城市,只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中去。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系统建设的方法论,运用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产业结构等方面,力求打造一个科技高效、绿色环保、健康和谐的新型智慧城市。
在实现对城市进行智慧化管理及监控的前提,就是要能够快速收集城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及信息,从而能够让民众及时了解城市的相关动态信息,同时也能够帮助城市决策者及管理者快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举措。因此,全面感知层的设计,就是利用物联网末端感知设备实现对城市中各个组织结构部分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其数据的形式可以是图像,也可以是数字以及状态值等数据格式。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感知觉器官,在收集到相关信息之后传输到神经中枢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进而最终采取相应的行为表现。该部分建设内容可以通过对市政详细设计以及城市各区块详细规划提出原则性要求,建议市政设施以及各类功能建筑,预留一定智慧设施安装空间以及市电线路。
在能力平台层中,其主要的目标是为了能够将智慧城市共性类的能力实现科学有效的共享化与平台化,从而最终达到为上层智慧应用创新开发提供稳定的操作环境。从目前的各类科学技术以及能力平台建设的特点来看,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统一开发、云计算、城市信息模型等技术的应用将会持续性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能够让这些技术在能力平台层发挥实效作用,需要对上述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行集约化能力建设。当这些技术在实现有效的集约化能力建设之后,其智慧城市才能在能力平台层中的应用中愈发趋于高效化。因此,在规划工作中,应当把握好集约化与灵活性的平衡关系,如在移动通信基站共建共享方面强调共建,同一站址如果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允许下,应尽量建设多家运营商多种制式的移动通信基站。
对现代化城市发展状况的评价,不仅要考虑城市硬件设施的发展情况,而且要关注城市是否实现了智慧化和智能化,这是评价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智慧化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在海量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的事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这给城市的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更好的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果,人们可以借助大数据云平台来分析城市道路网络的复杂性,并根据城市道路传感器的节点反馈数据分析结果来进行城市道路规划,使城市道路更加合理,更好的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数据信息分析结果来更好的控制交通信号,保障城市道路的畅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一方面能够带给人们更佳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全球化经济以及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对于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必然将会愈加的普及,作为一种随时代发展下出现的新模式,加强对该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无疑能够对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发展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及实证依据。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的简析,并且对智慧城市建设和未来城市规划发展进行论述,随后从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出发,分别论述了全面感知层、能力平台层以及智能化水平等内容在智慧城市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实施路径分析,从而期望该研究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相关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