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振
(佶缔纳士机械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200)
众所周知,液环真空泵由于用水或其他液体做工作液,其压缩气体过程是等温压缩过程以及可抽吸水蒸气和易燃易爆气体这两个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造纸、电力、化工、煤矿和制药等行业。由于液环真空泵相对其他粗低真空泵来说,耗能高,效率低,尤其近几年来,液环真空泵正朝大型化方向发展,所配套的电机功率越来越大,最大配套电机的功率达到620kW,现在有的大型液环真空泵的配套功率已经达到1000kW,因此降低液环真空泵尤其是大型液环真空泵的功耗,提高液环真空泵及其机组的效率显得十分重要。国内液环真空泵的结构大多数为平板式。本文就平板式液环真空泵的过流部件和选型这两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液环真空泵及其机组提高效率的节能设计和选型的方法。
液环真空泵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电机带动液环真空泵的叶轮做旋转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泵体内的工作液沿着泵腔内壁形成旋转的液环;同时叶轮是偏心地安装在泵体内,液环的内表面与叶轮轮毂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状的空间。旋转的液环在气体吸入阶段,增加了动能,在气体排出阶段,液环的动能转为气体的压缩功,使气体压缩并被排出。
压缩气体所需的功率,同一台液环真空泵在相同吸入压力和排出压力的情况下,抽气量越大,则压缩气体所需的功率就越大。因为压缩气体所需的功率是有用功,那么,对相同型号的液环真空泵,设计时尽量使液环真空泵的抽气量越大则液环真空泵的效率就越高,所以设计时,要确保叶轮与液环之间形成的月牙形状的空间越大就越好。
由于工作液要沿泵腔内壁做运动和沿叶轮表面做运动,必须有相应的动能,需要消耗一定的功率,因此,设计合理的叶片形状和确保泵腔的椭圆,以减少液环的水力损失。
因为转子有一定的重量,转子运动时需要一定功率,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转子的重量减到最小要求。
叶轮是液环真空泵最重要的零件。一般而言,设计一个好的叶轮就等于设计液环真空泵的成功了80%。叶轮的作用是使工作液形成液环,液环同时与叶轮形成月牙状的气体吸入和排出空间。较好结构有焊接和铸造两种为了确保叶轮与液环之间的月牙状空间达到最大,因为焊接叶轮比铸造的叶轮的叶片厚度影响系数大,因此,如果焊接质量能够保证,应该尽量使用焊接叶轮。如果需要使用铸造叶轮,则建议采用增加加强肋的方法减少壁厚,从而减少叶轮的重量和增加月牙状空间的体积。
由于分配板的吸入孔和排出孔决定了被抽的气体压缩比,因此可以对不同的吸入压力,设计不同的排出孔,避免过滤压缩引起功率的增加或者压缩不足时的情况,以达到节能效果。
由于叶轮与分配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才可以保证叶轮的正常运转,如果间隙过大,会引起液环真空泵返流气体增大,会导致抽气量减少,从而降低液环真空泵的效率。要确保叶轮与分配板的间隙,必须设计合理的轴承座和采用精度高的轴承。对于大型真空泵来说,轴承座一般是跟侧盖设计成一体的,必须在同一台机床上进行加工,以保证轴承座和侧盖的同心度。
针对液环泵应用的真空压力范围,设计不同吸入压力范围的液环真空泵一般来说,平板式单吸单作用的液环真空泵所能达到的最高真空极限为3300Pa,在造纸和煤矿行业,其真空压要求为20000Pa以上,有些化工过滤系统的真空压力要求也在30000Pa以上,而且所要求抽气量非常大,电厂冷凝器的真空压力要求为4600Pa以下,根据这些应用的情况,可以设计使用范围在20000Pa~101300Pa压力的液环真空泵,也可以设计使用范围在40000Pa~101300Pa压力的液环真空泵,也可以设计在吸入压力为4600Pa以下压力特别节能的液环真空泵,并对过流部件作相应的设计和优化以适合在这些压力范围内节能使用。
液环真空泵的运行效率除了与水力模型有关以外,还与泵的叶轮线速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一台液环真空泵可以有不同的转速,以达到不同的抽气量,一般推荐的叶轮线速度为:13~22m/s。同一台泵转速越高,效率则越低。同一抽气量,可以选用一台小规格液环真空泵用高转速来实现,也可以选用一台大规格低转速的液环真空泵来实现。例:抽气量要求:180m3/min,吸入压力:500hPa。选型1:CBF410-2,472rpm,工作点的轴功率:193kW;选型2:CBF500-2,372rpm,工作点的轴功率:177kW;选型3:CBF510-2,298rpm,工作点的轴功率:153kW。选型2的一次性投资比选型1的大,但年节电可达:16kW×2×330=126720度电选型3的一次性投资比选型1的更大,但年节电可达:40kW×24×330=316800度电选用线速度较低的液环真空泵,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设备一次性投资大,但长期运行成本低和节能,并且液环真空泵的轴承等零件的寿命长,维护工作量较少,运行噪声较低。
提高液环真空泵的效率,设计节能的液环真空泵,应该从了解液环的形成入手,进行液环真空泵的过流部件优化设计和节能设计。另外,合理的选型,避免出小泵高转速低效率更是节能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