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武汉市江汉区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00)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随着我国城市住宅的小区化,人们对环境设施的配套及精神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建设亟待加强。公共图书馆界在图书馆政策、图书馆立法、图书馆服务体系、总分馆制、服务手段和方法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地探索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特别是城市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以其小巧、休闲、便捷等特点,成为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明和文化需求的重要基地。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发展决定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作为文化知识的载体,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为全社会的每个公民提供开放、平等的服务。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发展社区图书馆,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推进“读书之城”建设。本着便民、利民、爱民的工作方针和文化进社区的服务宗旨,发展建设社区图书馆势在必行。笔者对武汉市江汉区内107个社区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就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图书馆建设对策和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设想。
(一)基本情况
江汉区属于武汉市中心城区,总面积33.43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47万人,社区居委会107个。根据区政府的要求,江汉区文体旅游局制定了《加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实施方案》,对十二个街道的107个社区展开了现状调查:截止2015年全区107个社区全部建有社区图书馆覆盖率为100%,图书总藏量128177册,图书馆面积共为7820平方米,书架总数369个,阅览室座席总数1936个。图书少于500册的图书图书馆占25%,无经济收入补贴购书的占95%。江汉区现无国家立项援建的社区书屋。现有社区图书馆在发展规模、速度和馆藏数量上存在着不平衡。
(二)图书管理与利用情况
1.图书阅览情况。社区图书馆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居民开展读书学习、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全区107个社区图书馆中有65个标准社区千册图书馆,有10%的每周开放时间为36小时,每天接待读者人数在20人次以上,借阅图书在10册左右,周开放在30小时以下的5个,10小时以下或每月只开放1次的3个。每个社区图书馆都有期刊借阅,有的社区还装订成册,供居民借阅。读书人群以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
2.图书管理情况。社区图书馆均无专业、专职管理人员,全部是由文体委员兼职或者是由社区其它工作人员担任。各级政府和街道均无投入资金建立。近年来,区文体旅游局为社区居民办实事投入118万元,购买赠送新书4.3万册,扶持75个社区建立千册图书馆;从2004年至今,每年投入5万余元,免费为全区116个社区订阅“四报四刊”;今年,区文体旅游局将扶持建成55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含55个社区千册图书馆),并赠送一批图书。
3.读书活动情况。大部分社区图书馆除了阵地服务外,同时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读者活动,深受辖区内广大读者欢迎。如华中社区居委会千册图书馆,坚持向读者开放,先后举办小读者座谈会、书法、绘画、科技小常识实验等活动;永康社区千册图书馆举办读者知识竞赛;军民共建的联保社区千册图书馆是由1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与老人活动室共用,经常举办老年人图书活动。
4.图书流动服务情况。2001年开始,为进一步发挥江汉区传统文化品牌活动——“金桥”书评的启迪和幅射作用,区文体旅游局局将读书评书活动深入社区和基层,购置了流动书车,兴办“金桥”流动书屋,服务辖区居民读书需求。现已建设“金桥”街道流动分馆6个,每个分馆图书保有量平均在10000册左右,同时,建设流动汽车服务点30个,流通20余万人册次,极大发挥了图书文献资源的作用,增强了办馆效益,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并通过读书评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广大群众文化、道德、文明素质。
(一)全区社区图书馆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造血功能。
进入21世纪,我国房地产经济日益兴起,城市住宅建设日趋小区化,但小区在文化设施中最重要的部分社区图书馆的投入几乎是零。早在2003年就有武政办(2003)33号文件中关于“新建小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能少于100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以满足社区群众有组织、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学习的需要”。江汉区把图书馆建设纳入规划的只有杨子小区内有一个藏书不足3000册的图书馆。有些街道社区重视不够,对图书馆发展缺乏必要认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填补空白来开展图书馆工作,这种运作方式必然导致图书馆的发展后劲不足,读书人群不断流失。基层图书馆是响应上级的政策应运而生的,如江汉区2000年三个试点街8个千册图书馆建立时红红火火,现在也只有4家在开展读书活动,而且近几年未购置一本新书。尤其人员、经费、场地的保障成问题,又没有明确的制度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支撑点,基层图书事业永远只能停留在表层。
(二)社区图书馆建立方针不明确。调查中发现有的社区图书馆为争取上面的拨款和迎接达标检查等,突击建室。等到检查完毕,又将图书置于一边,图书只藏不借,开展其他的有偿服务。社区图书馆只建不用,形如虚设。调查中发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建成后,由于工作人员变动和场地另作他用等原因,将图书锁入书库式书柜,长期不外借,有的开放也是每月一次,图书馆形如虚设,主要用来应付各种检查用,而不是为了方便读者使其书刊得到充分的利用。购书经费不稳定,新书购置存在难度。近年来由于购书经费不稳定,书价的不断上涨,社区图书馆新书得不到及时补充,如有的图书馆几年未进一本新书,图书破损程度相对增加,造成读者人数逐年减少。
(三)读者活动比较少,图书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全区社区图书馆大部分开展或开展过“金桥”书评读者活动,而且有的社区每年都参加区里比赛,但也有一部分图书馆因人手不足、经费、场地有限等原因,从未开展过读者活动,使图书馆在领导与居民心里可有可无,更谈不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投入。
(四)图书馆专职和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整体较低,规章制度不完善。从调查中发现,基层图书馆管理员没有一个学过图书馆学或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全部是由社区文体委员和工作人员兼职,一般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责任心不强,人员平凡调动不固定,对图书馆工作缺乏深刻的理解,管理水平有限等,这一现象制约了社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五)市、区级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缺乏深度。由于市、区级图书馆忙于自身建设,对基层图书馆的指导投入的精力不多,一般也只是在建图书馆之初对其人员进行一些基本的业务辅导,或者象征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平常也只是通过电话联系,很少有时间深入基层手把手教,一步一步地学,使得本来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就差的图书馆长期徘徊在低水准,低产出的恶性循环中,不能从实质上得到提高。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领导重视是建设和巩固社区图书馆的关键。建议首先成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区委、区政府牵头。财政出资金,各有关单位各级领导组成指导委员会。协调读书场所建设和管理的经费保障、场所规划、人员配置等问题;研究和制定大型主题读书活动方案;指导全区面上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下设办公室,由区图书馆负责日常工作。市、区街道办事处齐心协力,将社区图书馆建设列入文明小区达标内容之一,搞好图书馆建设,不仅在数量上,更要在质量上提高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使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信息带给他们的便利和好处。
(二)统筹规划,协调创新,推进总分馆制建立
政府主导下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体化,形成覆盖全区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要推进社区图书馆稳定和持续发展,应创建新型服务体系,即“构建以市、区级图书馆为中心,以街道图书馆为骨干,以社区图书馆和图书流动车为支点,以企业、学校、部队等行业系统图书馆联合加盟为补充,覆盖市、区功能完整、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为抓手,争取国家支持并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在服务内容上与群众需求对接,加强以区带街、社区,协调发展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力度,形成多元化图书馆发展新格局,图书馆管理纵深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使区、街、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合力,社区图书馆保持长效发展机制,以联合共享为目标,构建惠及全民的区、街、社区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三)规范管理,推动共建共享一体化建设
区财政的投入直接进入总馆的区图书馆、专项用于街道、社区分馆的资源配置;区财政的投入划拨在区文体旅游局的专门账户;街道社区投入主要用于保障社区分馆的水电、馆舍维修、工资等。社区分馆的资源采购由总馆统一进行;社区分馆的设备更新由总馆提出要求,区级政府按政府采购的程序招标采购;社区分馆的其他日常业务支出,均由总馆在预算内开支。
总分馆体系中的图书馆不仅提供文献资源,而且提供活动。区、街、社区总分馆可在其体系内实现统一采购、统一检索、统一配送,实现文献的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全区每三个月或半年流动更新一次,建立物流传递系统。同时,在区、街、社区总分馆体系内建设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书目检索、数字资源的共享。
以区图书馆为中心馆,除了承担培训和辅导基层图书馆业务外,还要帮助建立和健全基层图书馆,逐步形成网络。设流动书车或区馆牵头开展馆际互借等办法,补充社区图书馆书量不足,进一步扩大图书馆读者覆盖面,方便读者,走资源共享的路。
(四)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搞好特色服务
加强自身业务建设,一是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专业人才,强化队伍建设为了社区图书馆建设,应重视图书馆员的知识提高和素质培养。加强继续教育,补充和更新知识是社区图书馆馆员职业技能建设的最好途径。二是优化藏书结构。搞好宣传工作,可通过广播,印制宣传单,家庭读者活动,演讲、书评征文比赛、报告会等,搞好特色服务,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文明建设中,取得社区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是巩固和发展社区图书馆的关键所在。
(五)巩固完善规章制度,确保经费、人员、场地的稳定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经费、人员、场地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把图书馆的建设纳入整个社区建设的规划中去,保证经费、人员、场地相对稳定,只有这样,社区图书馆建设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建设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借助市、区“读书之城”建设的东风,使社区图书馆建设得到有效地发展,以人为本,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服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社区贡献一份力量。
(六)对于无法确保经费人员的社区图书馆开展自助图书馆服务
有些社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确保有足够的经费和人员来运作社区图书馆。对这样的社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供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有足够空间的条件下可以建设24小时无人值守的社区图书馆,以张家港市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例,这种自助图书馆可以智能提供借还服务,并对室内安全进行24小时监控,能够有效的解决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而资金层面,可以由区图书馆来提供新书更换服务,这样就可以使社区图书馆能够正常运作了;另一种方式是在没有足够空间的条件下,可以直接设置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还机,以广东省佛山市社区图书馆的建立模式为例,他们在每个社区都建设了一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备,社区居民能够直接在自助图书馆借还机上进行图书馆的借还操作,如果能够在社区居委会内加入数字图书馆阅读机,则效果会更好。
本文对当前社区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对江汉区社区图书馆的调研情况,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设想,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