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苏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黔东南州 556000 )
音乐文化是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大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和最具鲜明特色的文化。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美育价值,对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同时,我们现在处于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时期,将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个时代,从而更加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如鱼得水地将多远文化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有机结合是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艺术与人文价值,礼乐治国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治国方略之一。然而随着工业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开始重理工而轻人文、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人文情怀、重专业而轻基础,重公功利而轻综合素养,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是“病态的教育”。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和学生的音乐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告诉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歌唱来缓解劳动的辛苦及被压迫的艰辛,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编唱民歌来歌颂毛主席,期盼新中国……音乐是人们除了物质生活以外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缓解专业知识给予的沉重压力,而且可以透过音乐看人们生活的纷纷扰扰、精彩多姿。
其次,纷繁各异的音乐形态背后所承载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现如今社会发展实践中,世界教育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对于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是现代社会对于一个公民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人文教育重要领域的音乐学科,成为了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重要实践内容,人们透过音乐而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风貌,是实现理解多元文化的教育夙愿的必由之路。我们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以交流、合作、创新与融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作为音乐人才的培养基地,就应该优先考虑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从时代背景出发,以新的视野看待音乐教育的发展,不仅仅为学生讲解我国古典传统音乐,还应与时俱进、结合流行音乐,更应该博采众长,吸取其他各国优秀音乐文化。为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在学习本国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可以传授一些国外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对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使学生对本民族传统音乐的认知更加深刻、更加感兴趣,最终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但是若想要在短时期内追星赶月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多元化音乐教育,必须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还需在创新发展教学内容,尽可能以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音乐形式、音乐器材、音乐历史来吸引大家,博得学生的关注及认可。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学生才会对此越来越有兴趣、有激情,才能投入其中,促使高校多元文化音乐课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高校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往往喜欢听流行音乐及网红音乐,而轻视甚至忽视了传统音乐的可取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述传统音乐的乐理时,为大家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如《梁祝》:美丽的蝴蝶,飞到中国人心上。《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何振豪先生和陈钢先生于六十年前创作,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构成。教师应该详细为学生讲述每一章节音乐的情感基调和故事情节,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诉说爱情的凄美。
比如,华语流行歌手谭维维曾经将华阴梆子改变成摇滚乐《华阴老腔一声喊》让华阴老腔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浑厚的嗓音、粗犷的呐喊、震撼的气势,让人叹为观止。教师以播放这首摇滚乐来吸引学生注意,同时便于为大家讲解秦腔相关专业知识: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来自西府,分布于陕西及周边。而老腔来自于东府,就在华阴周围几个县。秦腔使用的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等;武场有暴鼓、铰子、梆子等。秦腔中最主要的乐器当然是板胡,它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色。流行乐与传统乐的结合便是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将相关乐器带到课堂,为学生讲解使用方法或请同学大胆尝试演奏一曲。
如R&B、节奏布鲁斯、重金属音乐、爵士、宗教音乐等音乐类型。如,教师在讲解布鲁斯时,可以为学生普及相关背景:布鲁斯是美国唯一一次内战后,在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它与黑人的种植园歌曲也就是劳动时集体合唱的无伴奏歌曲息息相关。节奏布鲁斯起源于二百年前美国黑人奴隶的圣歌、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以及颂歌;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经典电影片段中的布鲁斯音频,如《为奴十二载》,让学生在情节及音乐中感受黑人当时所受压迫及对自由平等人权的渴望,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这同样体现了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改变。当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地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要学会选择性学习。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现状是:很多学生费劲千辛万苦考上理想大学后,开始变得不再热爱学习,将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公共音乐课等课程作为任务,而不是由衷地渴求知识和艺术的熏陶。同时,学生对外来优秀音乐文化并无深刻的了解与感知,很多时候会对此感到迷茫,不能接受,也无法理解。因此,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将学生从单纯完成任务的思想中拉回至欣赏研究音乐中,将学生置于音乐圣殿,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与计划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优秀音乐知识,完备知识体系的同时也陶冶自己的情操。
因此,教师可以边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以供学生欣赏,同时一边解释其中的音乐奥秘。伴随着重重的一声钢琴键的声响,学生惊住,这时教师解释道:第一乐章,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第一主题,阴暗、冷酷、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而后琴声逐渐微弱,教师趁热打铁:主题以弱的力度急促地出现在各个声部,似乎是一声巨响后的余音,也似乎是厄运在四处蔓延。突然,两个强烈的和弦出现,教师讲解道:随着力度的渐强,命运主题在乐队合奏的轰鸣中又一次出现,并稍加变化向前冲去。它开始时有些惊慌不安,以后逐渐活跃起来,试图主宰一切。学生在这种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音乐声中更易感受到贝多芬对生命的态度。
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音乐剧来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如今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推崇的《爱乐之城》:一位爵士乐钢琴家与一名怀揣梦想的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与电影一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应该将其中的音乐演奏出来或者唱出来,将自己的身心及情感投入到德国钢琴家的音乐中去,不仅仅使学生感受艺术中的真挚爱情,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异国文化背景下音乐的神奇之处,体会多元文化下的不同音乐。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可以邀请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或者去过国外的同学为大家分享不同的音乐文化:黄土高原上的陕北民歌、氤氲多情的江南小调、贸易三角时期的黑人音乐、美国乡村的轻快歌曲、印度欢快的节日音乐……教师可以开展一次小型演唱会,使学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倾听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音乐,并要求演唱者能够简单介绍这些音乐的曲调特色和蕴含的文化。
总而言之 ,我国高校音乐课在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以及多元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促进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逐步开始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背后所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仅基础知识全面,而且美育情感逐步加深,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注重符合时代的要求,达到高校音乐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及其培养目标。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迅速高效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会不断发展进步,取得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