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晨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音乐经典一般来说是指公认的杰出的音乐作品,但是由于音乐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具备着艺术范畴,因此,对于音乐经典的概念及内涵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的补充。无论是对西方的音乐经典还是中国的音乐经典来说,其中的概念都是在不断发展中实现丰富的。音乐经典中包含的卓越典范,永恒以及权威都是无可置疑的;同时随着经典概念的不断丰富,音乐经典的内涵也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当理解音乐经典时,可以将之作为同类事物中最优秀的,具有典型代表价值的一种,同时且具备着公认的价值。对于音乐经典的探讨也需要包含更多丰富的内容,使得其具备包容性,但底线也应当非常明确,与大众文化有所区别。这也是音乐经典中所散发的根本性的审美体验。音乐经典并不限于那些已经逝去的音乐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以及任何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音乐经典。所谓的经典并不仅仅被描绘成一组文本,其所在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要被具体阐述。
在音乐美学中本身就存在着他律与自律的永恒问题,无论是音乐的形式还是内容,无论是主观性的还是客观性的音乐在呈现过程中都具有艺术的特殊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音乐领域的审美文化特征就是要做到重新阐释经典,在古典音乐中,有很多经典的曲目都是体现了精英主义,随着18世纪后中产阶级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古典音乐逐渐从精英走向大众迈向主流,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古典音乐仍然是被白人男性群体所主导,一些黑人音乐、女性作曲的音乐甚至是非欧洲类的音乐仍然处在边缘化的位置。因此,在探讨音乐经典与审美文化特征时,就需要对其中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音乐经典一般来说与西方古典音乐是相等的,其代表的阶层音乐也有着非常特殊的呈现方式,在对其审美文化特征进行挖掘时,不用去质疑古典音乐的经典地位,而是应当结合具体的时代特征去分析。比如巴黎圣母院乐派使法国音乐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4世纪新艺术又使法国成为世界音乐中心,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世界音乐的领头人,巴洛克时期巴赫以及亨德尔两位大师的出现则代表着德国进入音乐强国,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音乐经典,而不同的音乐经典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在音乐从动态经典迈向静态经典的过程中是音乐经典化的一个过程,也是经典从摇摆不定走向确定无疑的过程。恒态的经典与动态的经典在交汇过程中也会产生出新的含义,因为有的经典作品在诞生之初并不被当作是经典,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起伏,从动态化逐渐迈向恒态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作品仅仅是赢得了一时的光芒,但是却失去了永久的辉煌,这种昙花一现的作品是无法称之为经典的,但是有些作品从原本的无人问津到后来被人慧眼识珠,这也代表了其经典的内涵逐渐被人所挖掘,这也是音乐经典中所包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音乐中的艺术价值是恒定的,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却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艺术价值是确保音乐经典的前提,审美价值则对应着动态化的经典,因此,在对音乐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赏析时,也应当结合审美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共同作用进行分析。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会存在区别,二者也会相互交叉,通过动态和静态化的音乐经典来实现平衡,进而抵达恒态音乐的终点。
可以从音乐经典的整体出发来对其封闭和开放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表演者来说,音乐经典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要呈现的价值都是无限的。对于接受者来说,音乐经典的理解空间也是无限的,表演者能够借助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在对音乐经典的再现中充分地将自己的情感等都融入进去,这对于经典作品而言更是一种内涵的再现,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成就,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创造,使整个音乐经典更具活力;而对于欣赏者来说,也会结合欣赏者自身的情感等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对于音乐经典所蕴含的情感价值的体会也是不同的。在音乐经典中的审美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也从侧面主导了审美,同时音乐经典中的静态动态,封闭与开放也是相对应的。在音乐经典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变化性,同时也有着变与不变的矛盾,其中不变的是作品本身,而变的是大众对于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无论是绝对的经典还是相对的经典,其所涉及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都是不可割裂的。
经典与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作为权威的象征所呈现出来。而音乐经典中也会具备一定的功利性。音乐经典是互文性的产物,这也体现在其对于作品的创作与接受上;对于作品而言,作家可能在其生涯的某一个阶段创作了作品,在其中包含的原创性、经典性都会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成为传统,进而使其成为音乐经典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在经典形成的过程中会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也是音乐经典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鞭策与动力,也时刻地提醒着,作者需要在创作音乐时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正如布鲁姆所言,没有文学影响的过程即是一种令人烦恼并难以理解的过程,就不会有感染力强烈的经典作品出现,因此,对于音乐经典来说,其作为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内容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这种因素会成为音乐成为经典时的最大障碍,但是也正是这种障碍才造就了音乐今天的存在。事物存在两面性,既然被奉为经典,就要承受经典带来的反噬,经典的泛化也好,对经典的盲目崇拜也罢,都需要时刻警惕。
在20世纪音乐中很多问题都饱受诟病,比如一些音乐的音响呈现以及表现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瑕疵,但是如果结合音乐经典的内涵去寻找原因也能够找到答案,也就是音乐价值与当时的社会功能之间存在着割裂性。比如在中世纪,西方有着较为浓厚的基督教思想,这也使音乐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天花板。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音乐题材兴起,音乐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内容,其歌词、内涵也逐渐拓展到与生活相关与爱情相关,因此经典音乐也从时代的发展中得到了解放。然而到了现代,随着当代生活的多样化以及艺术的不断丰富,现代性潮流对于音乐经典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人口、教育、科技等社会文化因素上也产生了很多影响。音乐经典从20世纪以来经历了很多困境,但是这种困境既是冲击,也是其在发展中所需要面临的挑战。
在当下音乐经典应当寻求出路,其实从相对经典到绝对经典的转换,也需要具备着某种主导因素,比如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审美价值观的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经典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不仅体现在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背离,同时也是更多流行音乐所带来的成绩,但是在面对这种问题时,我们面对的音乐经典不应当过度悲观,因为经典是永久存在的,从未消失,仅仅是换了一种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音乐经典与文学经典也有高度的相似性,当然造成音乐经典面临危机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当下音乐艺术本身的自律性也使古典音乐存在着很多危机,当下的音乐不再依附于其他因素仅仅作为艺术而存在,但是随着大众的审美不断变化,音乐经典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比如我国的音乐经典市场却蒸蒸日上,这也代表着音乐经典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自己的内涵。距离西方的音乐传入中国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而在这100年中,相信中国的音乐经典也有更足的底气去回顾所经历的道路,无论是曲折还是顺畅,音乐经典都需要在中西古今以及雅俗之间不断地探求方向,找到音乐经典自己的声音。
音乐经典对于我们来说都异常熟悉,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影随形,但是也正是因为我们对音乐经典习以为常,才会忽略到它的存在,同时也会有较少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不能忽略对音乐经典内涵的探究,同时在音乐经典中也渗透着审美价值,其中的美学地位是不可忽略的。音乐今年所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仍然需要被深入研究,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