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沈阳音乐学院)
山东筝派历史悠久,山东筝乐的形成与当地的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古筝艺术受到山东民间音乐、琴书、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语言、风俗等独特的人文特征相融合,孕育出了中国古筝艺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山东筝派。山东筝曲兼并了粗犷豪放、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
《莺啭黄鹂》是一首山东筝派的大板筝曲,著名筝家黎连俊先生传谱,其中赵玉斋演奏谱版本最广为人知。该曲是由民间曲牌《八板》演变而成的一首标题性乐曲,这首小品共34 个小节,一板一眼,全曲按照起承转合分为八个乐句,共六十八拍,这种结构形式也被称为八板体。
《莺啭黄鹂》一曲的旋律欢快明朗,音符密集而繁碎,节奏活泼跳跃。曲调流畅,指法轻巧,乐思结构严谨,意态逼真。此曲中蕴含多种山东筝独有的演奏技法,如右手大指小关节的快速托劈贯穿全曲,要求演奏者能演奏的既匀又密,可强可弱,技术要求较高。左手的颤音幅度较大,表现出刚柔并蓄、铿锵、深沉的特点。按滑音也极具浓厚的山东韵味。
《莺啭黄鹂变奏》便是赵玉斋先生于50 年代在《莺啭黄鹂》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一首古筝独奏曲,1963 年正式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全曲共三段,由大板筝曲《莺啭黄鹂》及其两个变奏组成,第一个乐段就是传统小品《莺啭黄鹂》的完整旋律;篇幅不长,但结构严谨的遵循着八板体的传统民间音乐结构。第二乐段,在第一乐段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许多新的旋律,将乐曲速度放缓,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主,抒情的旋律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旋律上在高音区通过古筝右手独有的双托演奏技法配以左手快速按滑音,意图模仿黄鹂之音;第三乐段,是第一段音乐材料的再现,再次回到活泼、跳跃的旋律中,并加以变奏的形式,但速度较第一段更快,结尾以双手大刮奏和双手的主和弦大撮将此曲推向高潮并结束,令人意犹未尽。
赵玉斋先生的改编过程中,首先以大八板筝曲《莺啭黄鹂》原曲素材作为呈示部,紧接以呈示部音乐素材为基础展开的新旋律展开部,最后将材料以变奏加花的形式再现出来作为再现部。我们既可以在作品的框架中看出典型的西方作曲技术手法,又完整保留了传统筝曲的音乐素材,还引用了当时刚流行起来的双手抓筝的演奏技法来模仿钢琴的和弦。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传统音乐融会贯通的改编创作是一个全新大胆的尝试。
沈阳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硕士生导师——高亮教授,是赵玉斋先生改革开放后首位古筝学生,多年来随赵老师系统地学习山东筝,受赵玉斋先生创新思维的影响下,对《莺啭黄鹂变奏》再次进行了改编创作,改编后版本曲谱2015 年发表于《秦筝》杂志。高亮教授在保留原曲音乐思想的同时加入了引子和多段的变奏,丰富充实了乐曲的内容,并邀请沈阳音乐学院龚荣光教授配上钢琴伴奏,改编后的《莺啭黄鹂变奏》篇幅变长,也更为完整了。全曲可分为六个乐段。
作品一开始,加入了全新的引子段落,引子部分运用山东筝左手快速按滑音的技巧,惟妙惟肖地模仿了黄鹂的声音,五度八度音程的级进,造成了很多黄鹂竞相争鸣的听觉效果。
进入主题后,乐曲的前三段依旧完整保留了赵玉斋版本的全部内容,乐曲的后三个乐段的添加则完全遵循了这首作品的标题,对音乐素材展开了多种变奏。如在第四段借鉴结合了《高山流水》的音乐动机,加入山东筝风格浓郁的花指组成的变奏。第五段曲调稍显欢快,段落中包含右手大指快速托劈的技法,大大增加了乐曲的演奏难度,加入双手点奏、双手轮抹以及扫摇的形式对音乐素材进行反复的变奏。最后一段加入左手的和声使音乐听觉更为丰富,速度更快,直接带进乐曲的尾声,在高潮中结束。
从高亮教授的改编创作上可以看出,改编既遵循赵玉斋先生的变奏基本规律,又不脱离原曲的音乐主题,改编后的作品在保持了音乐主题的基本骨架上加以自由发挥更多的变奏段落,将古筝的现代演奏技法和多种变奏形式运用在新版乐曲的创编之中,既增大了乐曲的演奏难度,又丰富了乐曲的内容。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使其用经典“重塑经典”,让“经典”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得以重现,赋予乐曲新的时代气息及艺术感染力。
二十一世纪以来,古筝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它的普及程度令人刮目相看。古筝演奏艺术一直在不断的创新与突破自己,山东筝亦是如此,但是由于现在古筝演奏教学程式化的趋势出现,大部分习筝者更愿专注于技巧难度更高的现代筝乐作品,而对中国传统筝曲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导致现在真正了解和精通山东筝曲演奏的人少之甚少,山东筝曲的技巧与精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
山东筝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在古筝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山东筝派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依靠我们每一位习筝人的力量,做好与其他各流派的艺术交流,并相互借鉴学习各大流派的发展经验。不仅是鲁筝艺术,其他各传统筝派的发展都必然要与时代同步,做到传统与现代并存,使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齐驱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