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关于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讨论

2020-12-07 06:34王次炤韩锺恩罗艺峰黄汉华
音乐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哲学美学学科

文 王次炤、韩锺恩、罗艺峰、宋 瑾、黄汉华

2019 年上半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各学科评议组,组织编写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核心课程的课程指南。王次炤作为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议组的召集人,负责组织硕士学位核心课程《音乐美学专题研究》和博士学位核心课程《音乐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写作。考虑到这项工作涉及全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在组织编写过程中,特邀请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作为华东地区的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宋瑾教授作为华北地区的代表,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黄汉华教授作为华南地区的代表,共同讨论这两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指南。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就“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概念、性质、对象、方法及主要论题等展开广泛讨论,最后取得共识并形成《指南》初稿,提供给国务院学位办备案。讨论采用微信群组联络的方式,各自在微信群组中发表意见,由王次炤归纳后再发给大家讨论,如此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最后形成《指南》文稿。回顾历次讨论的过程,其内容已远远超出了课程指南的讨论,涉及“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一些根本性学术问题,是一次很有意义且很有质量的学术讨论。今将讨论内容整理出来,供音乐学和音乐美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同人们参考,希望能引发更多的讨论,以此推进音乐学和音乐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王次炤 国务院学位办要求各学科组制定一份本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的核心课程。经评议组讨论确定,把《音乐哲学专题研究》和《音乐美学专题研究》分别列为音乐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课程(还有其他课程)。学科评议组委托我来组织编写这两门课的课程指南。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课程指南,应该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我想请汉华、锺恩、宋瑾和艺峰作为专家共同设计这两门课的课程指南。指南不外乎编制一些规定模式,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课程概述”和“课程内容”。概述主要是区分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的不同和它们的研究对象,内容主要是研究的具体课题。我个人认为音乐哲学主要指哲学背景下对音乐本体的哲学认识,音乐美学主要指音乐作为审美对象的特殊存在和它的审美方式。请你们几位尽情发表意见,把多年来有关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研究和思考浓缩成几百字发给我,我再根据你们的观点综合成课程指南,再发给大家征求意见。

韩锺恩 我自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始终受到两个方面的质疑。首先,我一直主张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必须两分,与认同音乐哲学即音乐美学的大部分学者持不同见解。问题的焦点是: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究竟是一个学科,还是两个学科?一种意见是“同一论”,认为音乐美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因此,音乐美学即音乐哲学;另一种意见是“并行论”,认为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有不同的理论内涵与学科指向,因此,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不同。其次,我一直主张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不同主要在对象,与一部分学者认同的因方法而不同的看法大相径庭。

进一步看,持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二分意见者,又有不同的见解:一者认为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在对象,一者认为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在方法,持不同方法论者(用哲学方法研究美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以归属于同一论者。除此之外,也有认为之所以不同者既在对象又在方法,即用美学方法研究美学问题,用哲学方法研究哲学问题。

王次炤 记得锺恩曾经多次发表过关于如何界定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的观点,而且是在不断修订和补充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好像在20 世纪90 年代初你就提出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的不同界定,后来又在几次学术研讨会上进一步阐述你的观点。能否回顾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过程。

韩锺恩 我对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不同的看法,有持续变化。最早是1991 年提出的观点,我认为:音乐哲学(对音乐审美意识的意识),是人用理论方式研究人如何通过“观念方式”把握音乐世界的“理论现象”。音乐美学(对音乐审美经验的经验),是人用理论方式研究人如何通过“经验方式”把握音乐世界的“实践现象”。

2006 年又在原来基础上,对不同对象加以具体化表述。提出音乐美学通过人的感性直觉经验研究音乐的艺术特性,音乐哲学通过人的理性统觉观念研究音乐的艺术本性。

2008 年,再呈现这样的表述:音乐美学主要围绕经验展开研究,是针对音乐艺术特性进行描写的修辞。音乐哲学主要围绕概念展开研究,是针对音乐艺术本性进行论述的修辞。

王次炤 锺恩最初是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对象来界定这两者的区别,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分别通过“观念的方式”和“经验的方式”,研究(把握)音乐的“理论现象”和“实践现象”。这显然是传统哲学基础上的认识。后来又从“理性统觉观念”和“感性直觉经验”的认知方式,来区分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这显然是心理学基础上的认识。2008 年你又从“描写”和“论述”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区分两者,这又是修辞学基础上的认识。记得你后来又有新的认识,并提出了编写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教材大纲。能否把有关的想法发给大家参考?

韩锺恩 关于这个问题我考虑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不断有新的想法。2009 年,受颠覆感性一统美学格局以重新复原感性现象与美本质的二元体系,以及价值直觉概念启发,我是这样设想:音乐(的)美学是研究感性问题,核心是经验及相应的修辞,归属于音乐审美现象论。

音乐美(的)学是研究价值问题,核心是先验及相应的发现,归属于音乐立美价值论。

2010 年,我提出教材编写提纲,并有一个纲领性的思路:音乐美学abc—作品、经验、概念,它是初级进阶始端产品。音乐哲学abc(音乐美学xyz)—基本问题、认知、范畴,它是高级进阶终端产品。

2012 年,我又重新命题并关联音乐美学元问题。提出:音乐美学研究人的音乐感性与音乐的美,音乐美学通过描写音乐作品与表述感性经验的方式去实现与其存在自身合式的研究,进一步,又通过修辞与批评去成就这样的描写与表述。为此,音乐美学研究还必须与哲学、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学科关联,以成全圆满归属于其论域的哲学性质、人类学事实、艺术学前提,并且将“之所以是”的经验、概念、先验呈现出来。经验作为音乐美学对象,概念作为音乐美学工具,先验作为音乐美学通过概念研究经验之所以是的是。

王次炤 从写指南的实用性来说,还希望你进一步提出音乐哲学研究和音乐美学研究的具体问题。

韩锺恩 按次炤的要求,我再写一下课程简介与内容。以上意见仅仅是以往的思考,凡事还得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

罗艺峰 虽然长期浸淫其中,这两日也必须“烧脑”,以可呈各位批评!

王次炤 经过一场讨论后写出的指南,在学术上一定可靠。

韩锺恩 应次炤要求,就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具体问题,再度整理。

课程简介:音乐哲学主要是通过人的理性统觉观念,即围绕概念研究音乐的艺术本性,是人用理论方式研究人如何通过观念方式把握音乐世界的理论现象。音乐美学主要是通过人的感性直觉经验,即围绕经验研究音乐的艺术特性,是人用理论方式研究人如何通过经验方式把握音乐世界的实践现象。两者皆通过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路径切入,依托音乐本身结构形态,针对并围绕由此形成的经验与概念,去切中音乐及其感性本体。

课程内容:作为初级的始端进阶,音乐美学课程,主要是音乐作品的美学问题、与音乐直接相关的感性经验,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学术概念体系。作为高级的终端进阶,音乐哲学课程,主要是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与音乐间接相关的理性认知,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学科范畴体系。

与音乐美学相应的路径是:选择若干个作品体裁寻找音乐审美发生点,依不同类别形成感性区域,进一步,依此切中音乐感性经验,并给出相应表述,辅之以相关史料,进行学术概念诠释。与音乐哲学相应的路径是:依据音乐美学基本问题,钩沉其本体,进入先验场域以寻求存在的本有性,再折返音乐哲学论域建构相应力场以形成学科范畴。

整体而言,对音乐的艺术问题与美学问题的关注应始终成为核心,具体体现为:针对音乐作品的美学指向十分明显,围绕声音概念的描写与相应感性经验的表述持续相融,纯理性问题在不排斥纯粹声音陈述的前提下不断追询音乐感性直觉经验的本体存在。

考虑到多元格局与跨界作业的学科背景,课程内容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扩充。以音乐思想与作品研究为轴心,依托哲学、美学理论,从历史、观念与形态诸方面切入,去面对音乐艺术作品与音乐文化现象,进一步,通过文化批判追问音乐的艺术边界,寻求音乐艺术的本原与音乐文化的存在。具体包括:音乐作品与音乐现象的结构形态(包括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与音乐事项的音声功能),音响乐谱的书面写作与音声事件的口头传承,音乐体验及相应的感性直觉经验,音乐认知及相应的理性统觉概念,通过音乐作品整体结构描写与纯粹感性表述及其音乐存在自身,声音概念与感性修辞的规模作业,音乐史及相关音乐作品的现实存在、历史存在、意向存在、本真存在,在经典文人音乐程式中钩沉古典范式的美学思想,在众多民间音乐习俗中考掘传统形态的审美特征,等等。

与此相应,建立必要的问题意识:第一是学识问题,牵扯到对错,从分析与考原的角度讲,必须考虑其资讯的准确和成全与否;第二是学术问题,牵扯到深浅,从诠释与推论的角度讲,必须考虑其逻辑的严谨和圆满与否;第三是学科问题,牵扯到是非,从个体与整体的角度讲,必须考虑其构成的合式和完形与否。

王次炤 锺恩对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课程简介和课程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这里已经远远超出对两门课程的讨论的范围,实际上已涉及学科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关键性理论支点的论定及研究方法问题。这些精辟的表述,不仅对课程指南的形成会有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而且对音乐学学科建设的未来方向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黄汉华 关于“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联系与区别,于润洋先生在其《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的“后记”中已经做了比较简明扼要的说明。于先生认为,该书“探讨的问题,在我国一般称之为‘音乐美学’问题。笔者之所以在本书中采用‘音乐哲学’这个术语,是基于以下认识。音乐美学这个名称的外延较容易引起误解,以为其对象主要是探讨‘音乐美’的问题;而音乐哲学这个名称的外延较宽,它既包含音乐美的问题,更涵盖一系列更为广泛的涉及音乐艺术本质的问题。而事实上,本书中所谈到的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潮流中,涉及音乐美问题的只占较少的篇幅和地位,主要探讨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从宽阔的哲学视野来审视有关音乐本质的一系列重大的音乐理论问题的。”

从于先生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音乐哲学的外延大于音乐美学的外延,前者包含后者,后者被包含在前者之中,两者在逻辑上构成了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从属关系。第二,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所探讨的问题是有所区别的,音乐哲学从更为宽阔的哲学视野来审视有关音乐本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当然其中也包括音乐美学问题),而音乐美学则主要探讨“音乐美”的问题。第三,在厘清了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的“课程概述”和“课程内容”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遵循和指导性原则。

“音乐哲学”的“课程概述”应该是:从中西哲学视野来探讨有关音乐本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内容涉及音乐与现实关系问题、音乐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问题、音乐价值及其社会功能问题、音乐意义生成问题、音乐活动在人的精神交往活动中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音乐美学”的“课程概述”应该是: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方法来探讨音乐美的基本问题。具体内容涉及音乐美的本质,音乐的内容美、形式美的组成因素及其规律,音乐审美心理,音乐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发生、发展、性质、特征及其规律,音乐美的创造与鉴赏,音乐美育及其社会功能等问题。

王次炤 汉华在总结前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于润洋先生对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认识的角度更深入地探讨两者的关系和异同,在此基础上对两门课程作出基本界定并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罗艺峰 本人关于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思考如下:音乐哲学是关于音乐哲学性质的学问,是超感性的纯粹理性活动,其研究对象则包含了对音乐感性问题和价值问题的思辨。音乐哲学包括音乐本体论(关于音乐的本质)、音乐认识论(关于音乐与现实的关系)、音乐价值论(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西方音乐哲学问题和中国音乐哲学基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音乐本体论,这也是音乐的“第一哲学”。音乐哲学也是关于音乐的“先验”问题—“经验”问题—“后验”问题的统一的哲学,是音乐学中最具理论高度的思辨领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与音乐思想史是不同的学术领域,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音乐本体论是关于一般本体论与音乐本体论的基本理论。音乐本体论的研究范畴包括:关于音乐本体论一般学说的简要说明,音乐的先验本质与经验现象,音乐的存在方式与时间哲学,音乐辩证法与音乐结构逻辑,音乐倾听包含的超验性问题,等等。音乐认识论是关于一般认识论与音乐认识论的基本理论。音乐认识论研究的问题包括:音乐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音乐认识论一般学说的简要说明:拟声与模态、抽象与符号、异质与同构,等等。音乐价值论是关于一般价值论与音乐价值论的基本理论。音乐价值论研究的问题包括:价值学说与音乐意义问题,认识价值、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关系,质料与形式价值、表现与功能价值、美感与经验价值的关系,等等。

西方音乐哲学研究的问题包括:西方音乐哲学概观,当代西方音乐哲学(现象学的音乐哲学、释义学的音乐哲学、符号学的音乐哲学、心理学的音乐哲学等),马克思主义音乐哲学,等等。中国音乐哲学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国音乐哲学概观,中国音乐哲学基本问题(音乐的天人关系论、音乐的政治伦理论、音乐的心性情感论、音乐“听”的哲学),当代中国音乐哲学(音乐的先验存在形而上学,临响经验与语言哲学问题),等等。

王次炤 艺峰就音乐哲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先验”“经验”“后验”之哲学关系。不知是否能进一步描述一下这三者的具体所指?

罗艺峰 我所谓音乐哲学是“先验” —“经验”—“后验”的统一的哲学,此处“先验”是指建立在观念基础上的思辨哲学,是纯粹理性活动;所谓“经验”是指与音乐感性经验有关的审美体验,以及此体验暗含的超验问题;所谓“后验”是指先验确定与经验体验之后的社会效应,及其所带有的哲学性质的思考。但在音乐哲学中,它们是统一的哲学。三个概念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密切对应。

王次炤 还有音乐美学,艺峰尚未阐述。这两门课的指南真应该这样来讨论,否则对不起这个学科建设的前辈和诸位辛勤耕耘者。

罗艺峰 我完成了音乐哲学的自我表述,还在完成音乐美学。

韩锺恩 “听—说”就是一个被长期忽略的核心问题。埃罗·塔拉斯蒂在《音乐符号学》第一章开篇就提出了音乐听的内在经验与外在言说之间的矛盾。西方音乐哲学、符号学对此问题的关注应该有较长时间了,在塔拉斯蒂看来,音乐符号学可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也许,是与过气之世代忧患意识相关,但有时候面对学科乱局,是有点想唱《义勇军进行曲》了。

王次炤 锺恩的忧患意识不是没道理,我也有同感,因此请诸位学兄来共同讨论这些问题。看似是关于两门课程指南的讨论,其实是一场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当代发展的定位和学科关注点的讨论。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反映出我国音乐美学学科二代元老为捍卫当前学科发展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前沿性,所保持的客观、冷静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宋瑾 音乐哲学乃作为哲学分支的艺术哲学下属学科。“哲学”这个专有名词指谓人类对世界或事物或现象及人生之根本和意义的追问与解答,其名下的学科的表达内容,力求成为各类真理之公理集合。不同社会历史文化中的人群有不同的看法(观念)、说法(概念)和做法(行为)。音乐哲学亦然,不同族群对音乐各有真理观和价值观、概念系统和相应的行为方式。

作为公共事务之人文学科的音乐哲学,以“音乐”的命名涉及的指谓和边界为逻辑起点,探究作为关系实在的音乐的物性,作为文化事项的音乐的功能、价值或意义,作为特殊艺术的音乐的存在方式,作为人工事物的音乐本身的构成特点;研究音乐与人(生理、心理),音乐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层关系;梳理各社会的音乐观念的历史;以特定社会时代为界,建构关于音乐的真理表达体系(说的哲学—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做的哲学—实践体系);概括并阐述作为音乐艺术、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要素。

关于对音乐美学的认识,我可提供一些参考信息:音乐美学乃美学的分支,亦为音乐学的分支,故为美学和音乐学的交叉学科。相对于历史学科和应用学科,它是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遵循“感性学”的元约定,关注音乐听觉感性相关事项;它以社会群体音乐听觉的真实感知感受为探究的逻辑起点,力求在已知范围或特定族群文化内探究音乐美和审美规律,建构相关的理论体系。

音乐美学研究音乐美和审美的规律,或以听觉为核心的感性需要与满足的规律,涉及音乐美的尺度,音乐的独有价值(音乐审美的不可替代性),音乐的审美条件、审美状态、审美规律和审美标准(审美判断的主观标准和质量判断的客观标准),各族群关于音乐美和审美的思想与实践的历史,音乐美学学科史。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包括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的美学问题,音乐美育中的美学问题,以及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美学问题等。

本人认为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都应“突破中西关系的思维格局”,把眼光尽可能拓展到全球各种文化中。

罗艺峰 我补充一些关于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的讨论情况:

(1)2018 年11 月7 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赵宋光研究中心举办的“音乐哲学四人谈”中,赵宋光、韩锺恩、谢嘉幸和罗艺峰四人参与。在对谈中,我提出“形而中”的思想方法问题,试图打破由来已久的二元立极的思维,企图联系起“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其实质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分为三”,以避免这一“上”一“下”的弊端。其实是有感而发。音乐美学如果太“上”,则难免其非议;完全的“下”,则缺乏自己的学科品格,甚至沦入其他学科。假设,把“形而中学”这一“中道”作为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或哲学方法,是不是可行呢?锺恩直谓:“音乐的听,姑且称之为形而下之听;美学的说姑且称之为形而上之说”。而我则理解锺恩其实正是在努力联系上下的。当然,心理主义的知觉、直觉、认知等是否能够起到联系作用,仍然需要深入讨论。

(2)音乐美学还是要乘这个机会再次厘清自己的学科边界,把其他学科的任务还给其他学科。音乐美学的学科本体,锺恩音乐美学学科“所以是”和“之所以是”的根本质问,需要深入讨论和研究。但愚以为,作为教育学科之一的音乐美学(次炤兄谓之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稳定性、公共性,一方面承认音乐美学学科的准学科性质,它是一个“无穷的探索”;一方面提供可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供较高级教育思考的学术问题。在我20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觉得知识掌握并非本学科硕、博教育的主要追求,而以哲学—美学的思维训练为根本。因此,本学科教育既要有一定的稳定知识,也要有思维刺激度和一定的学术难度,俗语谓之“跳起来抓得着”。

(3)我们这个群的讨论,尽可以展开、深入,但个人性学术探讨,和公共性教材的编写原则讨论,要分开涉及。我希望这个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的教育提纲,既反映当下学术个识,也反映学科共识,而以学术共识为主,求一个合适的方式为好。将来个人观点尽可以在自己的著作和论文中展开,也可列入作为本学科学生的参考文献。

王次炤 宋瑾的观点资料来源丰富,且与当代哲学、美学思潮联系紧密。艺峰的补充意见很重要。如何把大家的观点归纳成一个既能体现普遍知识规范又有超前意识的课程指南,的确不容易。既然我是“肇事者”,就应当努力集大家的智慧把它做好。

下文从课程指南的角度,把几次讨论的内容作一个小结。

一、《音乐美学专题研究》课程指南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相对于音乐学其他学科,它是基础性理论学科。音乐美学通过人的感性直觉经验和理性思维逻辑围绕经验研究音乐的艺术特性,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方法来探讨音乐美的本质、音乐美的构成、音乐美的呈现方式、音乐美的接受等音乐美的基本问题,以及创作、表演、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的审美特性和审美方式。该课程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有关音乐美学的知识;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专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美学思维及对美与审美问题独立思考、用美学的方法审视各种音乐现象的能力;通过史料阅读和思考,掌握中外音乐美学史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发展规律。通过授课使学生对音乐本体、音乐实践、音乐价值和功能等范畴所涉及的有关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用美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各种音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和音乐批评实践中的美学问题。

音乐美学课程的教学,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讲述理论观点的同时,充分注意到理论观点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和音乐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既能够从美学的角度历史地看问题,又能够用逻辑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音乐美学的知识,而且能够用美学的方法研究和思考音乐问题。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倡导教学相长、同窗互助的学风。该课程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理论讲述与音频、视频的实践展示结合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随堂提问、课下阅读、问题思考、专题讨论等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音乐美学学科史,东、西音乐美学思想史概要;音乐美的本质、音乐美的构成、音乐美的呈现、音乐美的接受及其独特价值;音乐的审美条件、审美规律、审美方式、审美标准,以及审美意识的发生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及其规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等实践活动中的美学问题,以及音乐美育中的美学问题;音乐的功能与作用,音乐批评及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美学问题;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

二、《音乐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指南

音乐哲学是作为哲学分支的艺术哲学的下属学科,是关于音乐之哲学性质的学问。音乐哲学是通过观念—概念方式把握音乐本质,围绕概念研究音乐的艺术本性,从东西方哲学视野,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来探讨有关音乐与人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的关系、音乐的价值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及与音乐间接相关的理性认知和由此而生成的学科概念。该课程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有关音乐哲学的知识;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专题讨论,培养学生对音乐哲学问题的独立思辨能力,以及用哲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各种音乐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东、西方音乐哲学思想史有一个概要的了解。通过授课使学生对音乐本体论、音乐认识论和音乐价值论等哲学范畴所涉及的音乐问题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用哲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各种音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和音乐批评实践中的哲学问题。

音乐哲学课程的教学,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讲述理论观点的同时,充分注意到理论观点的来龙去脉及它和音乐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既能够从哲学的角度历史地看问题,又能够用逻辑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不仅懂得有关音乐哲学的理论,而且能够从哲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音乐问题。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及逻辑思辨能力。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学相长、同窗互助的学风。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随堂提问、课下阅读、问题思考、专题讨论等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音乐哲学学科史,东、西方音乐哲学思想简史;研究音乐的存在方式、音乐的时间哲学、音乐结构的辩证逻辑、音乐的哲学—概念体系、音乐物性的逻辑起点等问题;研究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音乐意义的生成、音乐与人的深层关系等问题。研究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与人的需求关系、音乐的价值实体、音乐的价值形式、音乐的价值评价等问题;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有关问题,包括现象学的音乐哲学、释义学的音乐哲学、符号学的音乐哲学等问题;马克思主义音乐哲学和中国音乐哲学的有关问题,等等。

王次炤把几次讨论的内容情况作了归纳后,又发给四位教授征求意见,再根据反馈的意见修改定稿。需要说明的是,讨论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材料,比如宋瑾教授提供的许多当代西方哲学、美学的理论文献,罗艺峰、韩锺恩和黄汉华三位教授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引述的一些重要文献,由于篇幅有限,暂不列入此文。这次讨论,每位教授都代表一方,韩锺恩为华东,黄汉华为华南,罗艺峰为华西,宋瑾为华北,王次炤只能自称代表华中,所以,我们戏称这次讨论的团队为“东南西北中”。(本文执笔者为王次炤教授)

猜你喜欢
哲学美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盘中的意式美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菱的哲学
外婆的美学
小包哲学
纯白美学
“超学科”来啦
“妆”饰美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