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喆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新农村建设给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工作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对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利用社区工作法、个案工作法来解决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社会工作向着本土化方向发展,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来为农民提供资源和服务,使农村弱势群体可以有效的帮助,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农村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滞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市,农民多依靠种植农作物和外出打工来获取经济收入,还需要面临着各种生存压力和困难,农村社会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社会工作开展的比较滞后,获取到的研究成果也不多。当前还没有太多研究创新,很多理论并没有本土实际情况结合,缺少与国际农村社会工作的学术交流。需要从农村发展项目利益主体相互间关系、利益和文化冲突等角度来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农村社会问题分析视角单一。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开展的社会工作,活动主题比较分散,不同机构开展的社会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没的建立起统一的发展观。农村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团体,农村社会生活主要存在着经济、教育、卫生等问题,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只注重解决某方面的问题,比如,开展好农村教育等。受到资金和机构任务等因素的制约,多关注社会存在的单一问题,没有注意到该问题相联系的其它现象,这就使得没有对农民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解决,是一种孤立的解决问题办法。
(三)机械套用西方的社会工作方法,导致“文化识盲”。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西方社会“人人参与”的社会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合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要求。国际发展项目在我国农村社会的运行,需要对“文化识盲”的原因提高重视,深入了解村落文化具备的意义,充分考虑到专业知识的盲点,方可以了解村民行为规范,这样才会使“人人参与”的社会工作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与政府部门开展的合作当中,社会工作群体只处于辅助地位,社会工作的作用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使国际上的社会工作存在着依附性运作的特点,把社会工作引入到农村社区,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仍存在着参与表象问题。
(四)缺乏长期的、系统的跟踪性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应该秉持基础性、实用性和普遍性原则,应该接近农村生活问题,选择基础性的问题,开展的研究应该接近农民实际生活,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农村中,研究应该具有很好的推广性,把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国。但是,当前的农村社会实践还以短期实习为主,存在着工作时间短和覆盖面小的问题,没有达到实验研究的原则要求,使得无法开展深入的研究。
(一)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国家已经把社会工作人才作为重点发展的人才类型之一,并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进行了规划,初步建立了职业水平考试和管理办法,会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更为规范,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为开展好农村社会工作,解决农村社会问题提供了保证。
(二)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社区形态发生转化,更需要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由于大量的农村年轻人口已经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的社区服务功能滞后。国家已经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大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是把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和自身服务进行结合。从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来看,经济发达区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需要由城市化和工业化来带动社区建设。经济条件不好的省分,可以把自然村落作为单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促进社区建设,农村社会问题离不开社会工作的参与,会在农村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离不开农村社会工作的参与。社会治理是政府管理的完善,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起到协同作用。应该在农村群众工作中应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把优秀的社会工人员纳入到农村,借助他们专业优势来增加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农村社会工作会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
(四)农村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可发挥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战也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精准扶贫要求精细化的工作理念,社会工作为专业性的助人活动,可以充当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把农村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为贫困人口提供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进行自我建设,提高贫困对象的识别准确率,并提供精准的服务。
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还在不断探索,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少,还没有完全达到所有服务对象的要求,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需要拓展农村社会服务范围,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