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轩宇 丁薏乔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戏剧影视艺术作为人们日常休闲的首选,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审美。各大艺术高校为戏剧影视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相关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戏剧影视艺术的蓬勃发展,同时,人们对戏剧影视作品质量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但是,在现有的艺术高校表演专业教学模式下培养的表演专业人数虽不断增加,其表演艺术品质却良莠不齐,大量的表演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寻求满意的工作,戏剧影视行业又亟需表演专业高素质人才,造成戏剧影视行业人才供需失衡,影视作品质量鱼龙混杂,降低了国内戏剧影视行业的整体水准。各大艺术高校表演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戏剧影视表演市场的需求,各大艺术高校表演专业已针对市场变化进行了种种改革创新。鉴于此,探析一流表演专业教学的新型模式,以期为一流表演专业教学的改进和戏剧表演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表演专业要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戏剧影视发展的,具有较高的创作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几十年来,我国艺术院校表演专业所遵循的都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主导的表演教学体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演员。然而,近年来在多元跨界兼容的艺术氛围里,戏剧的舞台呈现风格可谓千姿百态,这让戏剧表演专业教学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与机遇。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为止,全国开设表演专业的大学共约167所。对当前的许多艺术高校的戏剧表演专业教学来说,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科学有效的、与时俱进的表演训练法,这样才能培养出跟得上时代及有竞争力的表演人才。[1]而实际上,许多艺术院校也都是这样实践的,把国外的指导教师请进来,让学生们切身感受新的基础教学方法。如迈斯纳方法,它是以行动的真实为宗旨,而且是积极的行动,要求演员在排练和演出当中进行真实的行动,通过重复练习,能让演员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找到自然真实的感觉。再就是美国“方法派”的表演训练法,“方法派”是斯坦尼体系在美国的延续和发展,与斯式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方法派”是从演员的下意识中寻求情绪的真实,而斯坦尼所强调的表演核心则是想象。此外还有铃木忠志训练法,看似是一种简单的体能训练法,实际上通过对演员日积月累的训练,可以加强演员身体能量的燃烧及对自身呼吸行为、重心的控制,使演员身体变得更强壮,声音变大、变强,使演员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信息更加容易被观众捕捉到。
除了前述的这三种表演训练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训练方法。为了使影视表演教学更加多元化、高效化,各大艺术高校就必须紧跟时代变化,抓住时代特点,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但目前中国的艺术院校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工作量太大,使得教师无法在教学上集中精力。许多艺术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艺术创作、节目编排、表演等科研项目上,对教研未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提高专业教师水平,完善优势学科建设,推动特色专业升级,才能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曾获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的石挥曾在他的书中谈到:“文学是演员不可少的修养。”所谓的文学修养具体表现为内在的涵养,其中包含一个人的学识涵养、生活修养和审美判断等方面。戏剧导演熊源伟提出了演员成长的三段论:技术、文化、人格,掌握表演技巧是能够成为演员的通行证。[2]要想成为优秀的演员,就一定要有足够的文学底蕴;要想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则是人格陶铸的结果。戏剧的剧本大多来源于经典流传的文学作品,若想演绎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剖析深层的人性,体验百态的人生,就需要创作者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思想内涵。想要准确地演好这些优秀的话剧,就必须细读原著,将文学知识与表演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许多表演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表演技巧就可以了,忽略了文学修养的重要性,就好比掌握了表演的形,却没有掌握内在的质,只有先入文学情怀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与创造意识,塑造出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物,赋予角色灵魂。提高文学修养有多种途径,例如坚持大量的阅读并思考,在这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学修养、阅读理解思考能力以及戏剧剧本的鉴赏审美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为将来长远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纵观国际表演教育界,多元创新一直是世界顶尖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的代名词。表演教学上所使用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排练来进行表演教育,另一种是借鉴外国表演艺术理论,结合戏剧大师的训练方法来培训学生。这使得中国的表演教学不断涌入大量的西方意识,在学生的审美趣味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2019年学院邀请了意大利罗马国家电影学院院长阿德里亚诺·德桑提斯教授,于5月19日—25日在吉林艺术学院黑匣子剧场进行名为“电影中的特写和微观模仿”表演工作坊的训练。让学生们接触新的训练方法,进行学习研讨,随着一天天的训练,重新认识和感知自己的身体,感受由内到外的一点一滴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镜头里的自己,并且运用到今后的排演中。教师和学生们围坐一起,对戏剧表演的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不难发现,在国际化教学模式以及训练方法的冲击下,学院没有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系统,也没有一套适应中国的表演方法,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时而中式化教学,时而西式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表演艺术的精髓,从而不能全力用自己的方法打开身体语言,或者未能下意识地将身体融入角色,也就无法使演员本身与角色贴合。世界表演教学领域致力于改革与创新,尤其是欧美表演教育发展史上,表演教学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革新创造吸收国际的先进经验的前提是一定保留我国传统的表演教学方法中的精华,培养出更多具有一流的艺术创作能力,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优秀戏剧表演人才,努力创造表演专业的学科高点。
“一流”表演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既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踏踏实实地夯实学生们在声、台、行、表四门专业的能力,为日后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又汲取国际化训练方法的优点,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使得学生们打开自己的身心,专注于自己的身体,带给观众们最直观的震撼。各大艺术院校表演专业要以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生里也许有天资并不好的人,但是通过勤奋的训练也有可能使他们表现突出。教师要发挥最大的功能,打造出一个好的系统,尽可能保证高成材率。不抛弃每个学生真实的个性,让每一个个性在舞台上、银幕上都有一个发挥空间,丰富戏剧影视作品的表演。正如俄罗斯戏剧家克波夫所说,演员所演出的不仅仅是那个人物,而是矗立在他身后的整个时代。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体现出“一流”表演教学模式的成效。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相比之下都是截然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的文化汇聚成了现在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美丽世界。不同国家的戏剧从业者之间的交流,能够促使各国表演艺术家真正去研究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探索能够让本民族观众接受并喜爱其文化的方法,但这个方法是世界范围内共通的,而不是单一的。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例如,中国的语言、咬字和发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表演教学要保留以往传统的台词教学方法,从呼吸、发声、字、词、句、绕口令、诗歌、散文、独白、对白进行练习,一步步夯实学生的基本功,使学生的台词水平逐步提高。在表演教学上,将戏剧大师的训练方法融入传统的表演教学方法之中,例如学生的毕业大戏排演初期用中西合璧的训练法彻底打开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初步摸索到角色的雏形后,反复排练找到最贴合于角色的状态。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即毕业大戏排演初期就围读剧本,限制了学生对于角色的想象和创造,也使呈现的角色过于干瘪,不够鲜活。对于另外两门专业课的教学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声乐与形体的教学与表演的贴合不够紧密。形体教学是服务于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但是很多学生,尤其是非舞蹈专业出身的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表现人物形体的塑造能力差,缺乏控制力和想象力,极大影响了角色创造。声乐也同样在演唱时,学生会注意控制自己的气息,但在大段的对白或者独白中,他们经常会因为情绪的激昂忘记气息声调的控制,当然这在成熟的演员中是极少出现的。因此,艺术高校表演专业教学要加强形体以及声乐对于表演的融合,使声、台、形、表四门专业课紧密地结合,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稳步上升。
对于戏剧表演专业来说,师资问题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求学人数、求知量的增加,戏剧表演专业教师数量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许多院校为了跟进戏剧表演的改革,想要快速地实现戏剧表演教学,也出现了教师质量弱化的情况。[3]有些本科非表演专业的缺乏表演实践经验的学生读了表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当成为表演专业的教师后,就会因为基本功不扎实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戏剧表演教师对表演专业的掌握程度还需要提升,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舞台调度、镜头进行设计,而且自身也要拥有扎实的表演功力。表演训练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最初挑选教师的时候,各大艺术高校应注重对教师表演能力的考察以及锻炼。例如可以聘请一些表演艺术家帮助进行表演训练及排练话剧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提供给教师们参与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主动思考并总结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才能更好更快的进步。另外,毕竟表演是强调实践的艺术,具体措施是增加教师的表演实践机会,积累演出经验,将舞台表演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连接在一起,制定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4]激发教师专业能力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第一,各大艺术高校表演专业需要完善教学观念,部分表演专业院校的教学观念还十分陈旧,只有不断地完善教学观念,教学工作才可以在开放、包容的良性环境下进行。
第二,各大艺术院校表演专业需要更新以往的授课模式,以前是一个班的学生一起上课,但人数太多,教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要将授课方式改成小组教学,学生们可以轮流当组长,这种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表演的兴趣和热情,也方便给予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指导。
第三,不同于文化类高校,戏剧表演教学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丰富的实践环境,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
第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问题。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部分高校教师拔苗助长,挑选生源时看重颜值大于专业能力,容易使表演专业发生质的改变。另外,学生入校之后不能沉心进入学习状态而拍戏不断的现象,教师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失去了培养专业能力的价值意义,也使得戏剧影视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下降。这种风气正在蔓延,各大艺术高校必须要从学生入手,从教师做起,建立正确的人才观,提高演员的创作素质,为祖国培养优秀的表演专业人才。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戏剧表演专业人才,一流表演专业教学模式亟需改善。笔者本着积极创新的精神,以现有的教学现状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反思,通过对一流表演专业教学新型模式的探析总结出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表演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具体措施表现在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学识涵养、生活修养和审美判断能力,不仅在表演的形式上掌握成熟的表演技巧,而且表演的内在素质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为支撑,从内而外塑造有层次、有深度、有灵魂的人物形象,才能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为观众的精神世界注入营养,造福于观众,担负起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这才是一流表演专业教学的本质所在。要善于汲取国外优秀表演教学理论和训练方法的精髓,同时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形成适用于中国各大艺术高校表演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各大艺术高校应培养选拔高质量专业化师资队伍,并鞭策监督教师提升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推动一流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只有教师有高水准的教学能力,才能夯实学生们专业的内在素质,为学生们在戏剧影视领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来看,树立一流表演专业的教学新型模式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各大艺术高校不断优化,为日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积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