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柳
(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自新小学,贵州 毕节 55331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也日渐显著,自从2016年以来,人们对“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以手工艺为主体的工艺美术逐渐回归,呈现出良好的创新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技艺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迎合时代创新要求,我国应对传统文化积极创新,以此提高其竞争力水平,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艺美术发展的支持力度,对相关人才加强培养,做好资金注入工作。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重视手工艺教育,并且采取了增加关于手工艺课程课时比例的策略,但在少部分学校教育中,关于手工艺的课程数量占总体课程数量的比例仍然较低,其中专门开设手工艺专业的学校更是屈指可数,手工艺在学校教育中呈现了部分缺失以及边缘化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校教育中的教材理论体系没有更好地适应于基础美术教学的需要。我们看到在近二十年中,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美术教材先后颁布了多个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对基础美术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块、教学内容等都进行了不断地更新。相比之下,对学校教育中的相关内容并没有做出过多相应地调整与更改,这明显地滞后于基础美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现状,因此,手工艺内容作为基础美术教育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出现了缺失的现象。
另一方面,手工艺课程的开展在某些学校中也受到了现有教学设施的限制。教学设施分为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两个部分。手工艺教育所需的场地与材料都比较复杂,这也就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较为完善地供学生进行手工艺学习的工作室。同时,手工艺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作为学校的软件设施也是有待完善的。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手工艺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呈现出了一种边缘化的倾向。若要改善这种现状,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去进一步地认识手工艺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
相关文件指出,美术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方法,有利于学生善于实践、勇于实践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基础教育学校,手工艺教学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中,我们发现手工艺课程在美术课程中占比约40%,初中课时占比为41%,小学课时占比为49%,从相关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手工艺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受到了重视。学校作为开展文化培养的主要场所,应为手工艺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为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实现创造机会,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文化素质同步形成。
实际上手工艺的发展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兼具地方风俗、乡土气息、民族情感,具备实用性与独特性。手工艺教学的开展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工艺自发展初期,是由当时的民间艺人所创作的,他们站在艺术角度上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经验创作的作品。在当时传统思想影响下,其创作方法相对单一固定,导致传播速度缓慢,传播范围小,但值得肯定的是手工艺是为人们所服务的。在学校开展手工艺教学应从本土文化下手,采取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如若工艺文化贫瘠便会影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手工艺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还表现在它有助于形成美术教育的生态意识。形成良好地美术教育生态意识对社会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手工艺作为一项有别于大工业机械化的活动,更多地采用了自然材料,运用了纯手工的方式进行创造,具有更为深层地生态价值,“人们迫切地要求学校开设新课程和增添相关内容,以使人们获得更多地有关生态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育的生态价值也随之凸显出来。”手工艺课程相比较于其他美术课程,从材料的选取到资源的利用再到废旧资源的再利用,整个过程都蕴含了较强地生态观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态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美术教育生态意识的形成。
总之,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遇到新的问题与转型机遇,立足当下手工艺产业因现代化工业化发展而日渐式微、传承断代的实际情况,掌握了解手工艺人切实需求的培育措施成为了关键。在学校中开展手工艺教学不仅可帮助学生形成美术教育生态意识,实现本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与基础美术教育改革需求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手工艺教学的管理,为其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与人才支持,秉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来进行,促进我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