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应如何按照新的要求,营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有正确的共同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严密的组织、能产生教育作用的教育主体,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利用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建班级。
首先,组建班集体框架。这一阶段是班集体形成的关键,也是班主任最辛苦的时期。应该坚持以良好的师德感染人,把自己的管理素质和品德修养全面地展示给全体学生,言传身教,努力做到腿勤、眼勤、脑勤、耳勤和嘴勤。主动和学生多接触,通过个别座谈会、家访、做笔友等形式不同的交流活动,掌握学生共性的思维模式和阶段性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问题以及生活、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等问题,做到及时剖析,解决问题于萌芽之时,初步形成有问题不怕、解决问题找法的师生共鸣,以此推动寻找方法立人、增识的班级建设活动。
其次,构建班集体管理体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同学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既有对学习的重视、又有对新朋友的恋玩;既有对班集体的期待,又有对小团体的看重。这时教师的工作尽量起引导作用,不再包办一切班级工作,而是让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要求班干部做到以身作则成为班级的楷模,团结同学,把握班级的情况,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并及时引导班干部着手制定较为细致的班级管理规定和行为规范准则,利用班会时间积极学习,初步建立班级的约束机构和管理机制,让同学们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力量来自于集体追求的压力,让良好班风形成的力量来自于每个学生主人公思想的凝聚,为创建积极向上的和谐班级打下铺垫。
“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浇灌心灵的涓涓细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还是学生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如,以前班里的一位同学在体育课下课时摔伤,我马上带她到医院包扎,并垫上医药费,连着七天带她到医院输液。家长感激,学生感动。我始终认为: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要善于用爱组织和管理学生,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多而繁杂。例如下午要晚离校,督促学生清扫好卫生;早上提前到校,检查家庭作业等。每学期开学计划、期末总结、安全演练,每周一次班会、平时不定期的班干部会等各项工作都要到位。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要学会培养班级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自己轻松,而且可以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我的做法是:在班级建设走上轨道之后,班里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作为班主任爱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才是真爱,积极导好班级的发展方向、教班干部好的做事方法才是实实在在的大爱,要始终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出目标,抛砖引玉;二是方法诱导,监督落实。以此来组织管理班级,让学生体会爱的真谛。
首先,要注重调节好各科教师间的关系,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班主任要统揽全局,吸纳各位科任教师的意见,结合学情班情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具体的规划和目标,使每一位科任教师有一种主人公的感觉,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而不仅仅是上好几节课。同时,在工作中要有效协调科任教师之间为了好成绩而抢时间带来的矛盾。
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是及时主动地与科任教师交流本班情况,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习情况,认真听取科任教师的建议、意见。二是在学生中间树立和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同时通过学校的家校沟通平台,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的言行去影响感化学生,促使其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求得学业、做事双进步。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优生需要表扬,后进生更需要表扬”这一点我体会颇深。
以前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就爱表现自己,喜欢在老师面前做表面工作,其目的无非是想引起老师注意。于是,我只要发现他做一点好事,或者哪方面有一点进步,就会在班上大力表扬。有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一直跟在他身边,他干得满头大汗,还不停地问:“老师,还有什么事要干?”这时我趁机劝导:“老师觉得你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特别喜欢你。如果你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上再下点功夫,你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那时,同学们都会对你刮目相看的。”从那以后,他变了,变得上课守纪律了,作业也能按时做了,并赢得了任课老师的夸奖。
班主任工作没有固定如一的模式,它需要因地制宜,随人而化,注重艺术。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经验、新方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去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使每个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