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盐城师范学院)
对歌曲的演唱,大部分人觉得只要这个人具备好的声音条件,就可以唱出美妙的音乐。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声音条件只是歌唱的前提,若是没有融入情感,那么歌唱者是无法将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的。歌唱者演唱的作品,能不能让听众产生共鸣,内心受到冲击,不但要具备歌唱的各种技巧,更重要的还在于是不是倾注了真情实感在里面,只要脱离了情感,那就不能称得上歌唱。但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大多数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技巧都很娴熟,声音也很流畅,但演唱出来的作品就是不具备吸引力。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情感表达严重缺失,使得演唱作品平平淡淡,无法打动人,实现情景交融。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在歌唱中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充分将演唱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从而感染、吸引听众,将歌唱艺术的魅力真正展现出来。
不管是在舞台表演、歌唱比赛,还是学校的声乐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将自身的实力、能力体现出来,才能充分的展示自己。因而,在日常的声乐学习、练习中一定要拿出100%的态度,这样才能在特定的表演、场合中,把真实的情感展示出来,体现出该有的效果。同时,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中,如果能将自身的情感、情绪拿捏到位的话,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感觉及艺术魅力,歌唱的效果也会比之前的练习更加有力度,也能更好的进行声乐作品诠释。若是学生没有任何情感进行声乐作品的歌唱,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且声乐作品自身存在的艺术价值及魅力也毫无存在感。
表达情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抒情,在歌唱的时候,歌唱者本身就是独特存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其会通过自身的优势让声乐作品变得更加优美。同时,在歌唱的时候,演唱者也会通过一定的技巧来修饰、展现自己的声音,直击听众的内心,让他们产生共鸣,受到作品的感染。因而,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一定要清楚明白音色的含义,并对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掌握,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声乐作品进行刻画,在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认知上才会具备独特的艺术审美,进而在歌唱过程中更好的融入情感,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价值,使歌唱出来的声乐作品是拥有生命力和灵魂的,每一个听众都能从中感知到声乐作品的真谛,得到精神与思想的传递。
声乐是比较高雅的一种艺术形式,对歌唱者自身的素质、素养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在观看歌唱家进行演出的时候,其一举一动,甚至一个微小的面部表情,都会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且听众也会对歌唱家抱有较高的预期。同时,声乐教学本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自身素养的高低,特别是审美素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把握及其表达,在演唱风格上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此外,要想在声乐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情感,需要声乐教师将该作品的背景、理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以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审美素质予以提升,更好的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进行作品演绎。
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每一次的授课都当成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特别是在给学生进行示范的时候,在肢体语言、声音处理以及面部表情上要做到完美,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让他们看到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敷衍了事。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明白带着情感去歌唱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以让学生在歌唱的时候能够自觉、主动的带着这种情感共鸣进入到演唱状态中去。此外,每一首声乐作品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创作者经历了情动于中后才创作而成的,每字每句都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蕴含着创作者的某种情感。对声乐教师来说,就要先带领学生去了解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并深入分析该声乐作品内容、表现手段,以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及情感波动,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融合歌唱技巧,对该作品的整体风格、基调予以把控,进而去艺术化的对自身声音进行处理,完美的将作品呈现出来。
音乐这门学科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怡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其他文、理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因而,为了可以让学生在高校声乐演唱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修养及能力,就需要声乐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启发学生,使其了解声乐艺术的本质及其文化,从而更好的把握声乐内涵。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对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予以挖掘,以让学生能充分了解每一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不断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予以丰富,受到良好的熏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实现质变到量变的转化。此外,同一个声乐作品,不同的学生去进行歌唱,所展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艺术修养高的学生,演绎出来的效果,情感的流露,更能直击听众的内心,因此声乐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如:声乐专业知识、人生阅历、文化底蕴等等,这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声乐作品,在演绎的时候达到心中有情、音中含情。
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或者是经历,歌唱其实就是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艺术化,从而让歌唱的内容变得丰富、有内涵。若是将歌唱比喻成一座大厦,那日常生活中所感受、体会到的情感就是该座大厦的根基,根基牢不牢固、扎不扎实,将会直接影响到该座大厦的稳固。因而,学生要想演唱好不同情感基调的声乐作品,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感受、体会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并将这些情感累积起来,从而在进行作品演唱的时候,能将自身真实情感体会融入进去,合理运用内心的情感元素,将作品演唱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还要在学生发声、演唱以及二度创作上狠下功夫,让学生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创作后的声乐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吸引力。如:《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的一首民歌,夏里亚宾在进行演唱的时候,每一次都很精彩,且让听众流连忘返。如此深情的演唱,不但要具备扎实、过硬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拥有相类似的情感体验。这主要还是来源于夏里亚宾少年时期的经历,他在伏尔加河拉过纤绳,扛过麻袋,还遭受过监工非人待遇,正是这些真实的经历,让他在歌唱这首民歌的过程中有着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能将歌曲与自身情感完成融合,更好的抒发和演绎出该民歌的风采,从而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能不能巧妙的将歌唱的技巧和情感融合在一起,让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呈现出不错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声乐表演。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声乐作品的内涵进行细致的讲解,并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到该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能在演唱过程中准确将情感体现出来。同时,声乐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演唱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可以通过演唱技巧将作品的情感表现出来,其主要包含歌唱气息的运用、共鸣腔体的调配以及声音色彩的处理等等,尤其是声音色彩的处理更要引起声乐教师的重视,不同的音色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氛围、艺术效果是不一样的,且歌唱音色技巧也是学生科学发声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进行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教学的时候,该首作品的情感是非常细腻的,在演唱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的音色柔而不弱,声音要温柔内敛,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不论是音色的调整和把握,还是气息的运用,都要学生用心的去探索,才能在演唱的时候调动起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期待表达出来。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在面对一些事物时,个体所产生的独特心理感受往往能通过情感表达出来,而这种感受的前提在于是不是自身所需要的。对学生而言,在演唱的时候,能不能打动人心、感染到听众,使歌唱的作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情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高校声乐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既不能对学生能力层面要求予以降低,更要重视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并选择恰当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挖掘,在进行声乐作品演绎前能够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而在正式演唱的时候能将歌唱技巧和自身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在表达出作品情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