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祝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开州有着丰富的民间歌曲,在这些民间歌曲中,具有特色的首先是抬工号子,唱时伴随着抬工的脚步,有领有唱,有慢有快,节奏感很强,曲调欢快激昂,音乐旋律性很强。歌词也大都诙谐风趣,很有艺术感染力。它流传于“江里”的中和、临江、铁桥和“浦里”的岳溪一带。
劳动歌曲类,还有山歌、䒵秧歌和䒵草锣鼓,这是山区劳动人民从事劳动时为抒发情感或提高劳动效率而创造的多种演唱形式。农民在出工、干活和收工时各有不同的曲式,这就是别具特色的䒵草锣鼓歌,䒵秧歌则流传于盛产稻谷时,在䒵秧时一边䒵秧一边唱。风俗歌曲中的灯调、花鼓和小调,这些都很普遍,与四川很多地区的风格是大同小异的。小调类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多,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流传也较广,主要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多种生活面貌和多种生活乐趣。
重庆开州,原称“开县”,位于重庆的东北部,面积较大、物产丰富、文化悠久,在历史上有“金开县”、“举子之乡”之称。由于开州地区的独特文化,包括开州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方面,无论是在歌曲的创作、构成还是在歌曲的文化内涵上都与这三个方面是息息相关的,任何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与上述几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地理环境影响着不同地区对歌曲的表达方式和演唱模式,风土人情影响各地区民歌的基本内容,而文化习俗则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
地理环境对于开州的民歌来说,它的演唱方式和演唱模式是受到一定影响的。不管在哪儿,地理环境对于民歌艺术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如陕北地区多是高原地带,所以陕北民歌多是音调高亢、声音明亮的;江苏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它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江苏民歌旋律多是平缓优美、婉转流畅的。而重庆本就属于山城,开州自然是群山围绕,民歌多为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的特点。
风土人情也影响着开州民歌的基本内容。开州民歌的内容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息息相关,大多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百态,这也是开州民歌内容之源。风土人情对每个地方的日常活动和方式影响都是很大的,例如都说江南水乡,说到江南美,想到的就是小桥、流水......江南的风土人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流水的缠绵、春风的柔美,赋有“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之称;而重庆属于山城,温度相对比较高,所以重庆的风土人情给人的感觉是热情、直爽的性格。
文化习俗不仅对于民歌,对于其他方面来说,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文化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正因为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文化习俗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才使得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文化内容上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一个民族的根基和底蕴就是它的文化,风俗习惯则显示其气质。开州民歌的艺术气质来源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在歌曲的词句之中,处处体现了文化的风韵。
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①艺术来源于劳动,劳动号子亦属于群体表演艺术中的一种,在劳作时,人们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来降低劳动压力所带来的疲劳感或使整个劳动过程更顺心顺手。重庆是众所周知的火热山城,重庆人的性格大多数也都是比较热情、开朗、豪放的,所以重庆民歌的性格也多是粗犷、豪放的特征。我们已经说不清是民歌这样的民俗文化塑造了重庆人的性格特质,还是重庆人的这种性格特质孕育了这样的民歌。②开州区由于在造山运动以及水流的侵蚀切割下,形成了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貌类型,但山地居多,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开州被誉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作为劳动之乡,为开州民歌内容提供了大量素材。开州的劳动号子以抬工号子为主,“四平号子”、“洋芋号子”、“连宵号子”、“麻雀号子”、“唢呐号子”、“穿山号子”等等都属于劳动号子一类。
如抬工号子《洋芋歌》,歌词大概内容:“正月是新春(哪),约郎到老林(哪),老林霜雪大得(哟)很(啰哟喂),你我转回城(啰喂),二月惊蛰早(嘛),情哥你来了(嘛),洋芋饭(儿)吃不(哟)饱(哟喂),哪有白米好(哟喂喂),三月是清明......四月是立夏(嘛),洋芋栽完了(嘛),栽完(嘛)洋芋(嘛),陪郎(哦)耍(哟喂),做几个洋芋粑(哟喂喂)”。整首歌曲音域在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E,只有7度,在音高上来讲没有太多的难度,虽然是慢板,但是节奏密度比较大,加上鲜明的上、下滑音和倚音的装饰风格,且衬词丰富,“哪”、“哟”、“啰”、“喂”、“嘛”、“噢”,这些衬词和儿化音都是开州民歌的一大特色。所以整首歌在音域上没有任何难度,难的是由倚音和装饰音而形成的开州民歌的韵律。
我国民间小调众多,都各具特色,有的流传全国,有的只是流传于一定地区,它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充分散发着华夏文化的无穷魅力。不同地区的小调也有不同的特色,与各地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等各方面都紧密相连。开州小调的曲调形式多是一曲多段的,其内容多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内容表达多角度而细致。其曲调多是表达一种或欢愉、或哀怨或绵柔的情绪,旋律流畅、曲折婉转,极具表现力。其节奏基本以规整为主,节奏型丰富又多变,有独唱、齐唱和对唱等形式,但主要以独唱形式为主。歌词格式也多种多样,有齐字齐句的,也有性格不一的,加上开州独具特色的衬词,歌曲内容显得丰富且极具趣味化。
《十二杯酒》,一首典型的一曲多段类型的小调,讲述参军离家之前给亲人敬酒的场景,参军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十二杯酒,一杯敬父亲,一杯敬母亲,一杯敬弟弟、一杯敬妹妹,这十二杯酒杯杯倒尽,体现出参军离别前对家人的尊敬和不舍,“我去参军你莫怕”,也是让家人不要为自己担心。整首歌曲共十小节,旋律虽比较简单,但是有十二段,音域较窄,非常适合普通老百姓,不会由于音域过高而达不到音高位置,简单明了。整理所搜集到的歌谱后发现,开州民歌中有很多像《十二杯就酒》这种题材的作品,比如《十想》、《十爱》、《十劝姐》、《十恨》、《十写》、《十绣》、《十二月飘》、《十二口茶》、《十二标酒》、《十二口烟》等等,都是一曲多段,段段道尽。
风俗类歌曲受各地的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的影响,一般进行在对应的民俗活动中,反映该地区的风俗习惯和特征,在各地区、各民族都有都风俗歌曲的流传。开州风俗歌曲是伴随着开州风俗仪式活动而产生的民歌,它与仪式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是有着直接联系的,风俗活动的进行往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关。开州风俗歌曲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季节性风俗歌曲,在特定节日、节气时进行传唱,比如二十四节气(立春、惊蛰、芒种、小暑、寒露......)、特定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另一类是非季节性风俗歌曲,与季节性风俗歌曲不同,不是以节日、节气为题材的,多是用于嫁娶、丧葬、祭祀等风俗活动,比如嫁娶时的“哭嫁歌”,丧葬时的“悼歌”、“丧歌”,祭祀时的“巫歌”、“神歌”、“祭祖歌”。风俗歌曲一般不会随意出现在某时某刻,而是在举办相应的风俗活动时进行,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齐唱、对唱、一领众和等等,多是一种调节活动氛围的作用。
《连宵歌》就是一首季节性风俗歌曲,“连宵”也就是我们过“元宵节”的时候,“有请(那)观众(啊)拜年(哪)”,在群众性场合进行。整首歌曲旋律起伏较大,从小字一组的D到小字二组的A,这首歌的音域比较宽广,推动整个仪式活动的气氛。“老的嘛少的都一起喊(啰),同志们加油(儿)干(啰)”,歌词内容虽朴实通俗,却蕴含着生活的不易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歌词里有许多的衬词,“哪”、“嘛”、“啰”、“哟”、“呀”、“吔”等,这些词惯用于开州人们的日常用语,在歌曲里起衬托和辅助作用。
开州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虽然重庆地貌面积相对来说没有很大,但是作为直辖市,重庆由很多区县,不同区县在语言方面也有不同,不同的地方方言有一定的差别。开州方言中把“百”读“bie”、“吃”读“qi”、“哥”读“guo”,把很多普通话中的翘舌音读成平舌音,如《情哥要你说》中“哥(guo)呀,我天天唱(cang)的是(si)公社那个四化哟”。开州民歌的语言质朴醇厚,口语化较强,歌词像日常交流用语,其中衬词是开州民歌歌词的一大特色,重庆民歌中衬词的位置相当灵活。单个、短小的衬词用于句首、句中、句末的现象很普遍,一句正词常被衬词分裂为若干部分,表现出浓厚的口语化和歌谣化风格。③在劳动歌曲和风俗歌曲中衬词使用频繁,小调相对而言较少。
与陕北民歌的旋律高亢嘹亮不同,开州民歌多是比较平稳的,旋律很少有出现大跳和跌宕起伏,音域适中,多采用说话的节奏类型,像是在和别人交谈的状态,还有比较特色的装饰音使开州民歌曲调丰富而独特。虽然很多歌曲旋律都比较短,但开州民歌多是一曲多段式这也是开州民歌的一大特点,如《长年歌》、《十二杯酒》、《七杯茶》、《十爱》、《十想》等等,都是旋律短小,但是用近似排比的方式将每一段都一一道尽。
重庆开州民歌是淳厚质朴的,是开州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体验中所产生的宝贵文化之一,开州民歌在歌词内容、旋律特点、演唱方式、句段句式上都深深的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不仅真切的表达了开州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使开州的民风民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也丰富了开州的文化内容。
注释:
①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4.
② 胡牧.浅谈重庆的劳动号子[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7,(01).
③ 秦露.重庆民歌衬词韵母的音色与音乐的关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03).